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零电流条件下测量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分析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分析化学方法.Buck等首先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玻璃膜、晶态膜、液膜及PVC膜等一些电极的交流阻抗行为,Cammann和Rechnitz等用恒电位和恒电流阶跃法研究了缬氨霉素钾电极的极化行为,Powley等用双脉冲方法测定了Ca~(++)、F~-等电极的电导行为,并根据脉冲电流和溶液离子浓度的关系提出了离子选择电极的双极性脉冲电导分析法.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功能高分子膜离子选择电极电化学极化行为研究的报道. 本文用快速三角波电位法和快速方波电位法研究了功能高分子压片PVC膜氯离子选择电极的暂态极化行为,计算了膜电极的一些电化学参数,讨论了影响膜电化学性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功能高分子是新近开发的离子选择电极活性材料。本文叙述了功能高分子膜离子选择电极的发展和现状,叙述了交流阻抗等方法在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铋离子选择性电极迄今很少报导。K.Ohzekl等报导的响应性能欠佳,P.W.Alexander等报导的BiCl4-涂丝电极线性范围10-1-10-4M,斜率36.5mV。本文报导以三庚基十二烷基碘化铵为活性物的PVC膜四碘络铋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恒电位法和慢扫描法测定了功能高分子膜压片PVC氯离子选择电极的稳态极化曲线,根据电化学方程式讨论了电极稳态极化特性,探讨了电极在外加电压下的电流响应行为。  相似文献   

5.
硫杂冠醚PVC膜汞(Ⅱ)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杂冠醚为活性物质的PVC膜汞(Ⅱ)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近年已有报道,我们曾报道二茂铁硫杀冠醚PVC膜汞(Ⅱ)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并根据硫和汞的软硬酸碱相亲性,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型硫杂冠醚。本文以它们为活性物质研制PVC膜汞(Ⅱ)离子选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经研究了功能高分子活性材料的稀土离子选择电极。然而至今尚未见到这种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电极膜中稀土离子价态方面的报道。本文报导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 AuCl_4~-为响应离子的 Au(Ⅲ)离子选择电极已有报导,但尚未见有基于季铵盐-AuCl_4~-体系的电极。我们采用 N263~+-AuCl_4~-作电活性物质,以 DBP作溶剂,研制了 PVC 膜金离子选择电极。电极制作简单,性能良好,可用于金矿石及金矿“贵液”中金的测定。一、仪器与试剂pHS-2型酸度计;213型饱和甘汞电极。N263(上海有机所);正己烷(化学纯);PVC 粉(上海燎  相似文献   

8.
钴(Ⅱ)、锌(Ⅱ)离子选择电极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钴(Ⅱ)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国外已有一些报导,但PVC膜钴(Ⅱ)离子选择电极研制较为成功的是Burger和Pethösup[1];锌(Ⅱ)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可达实用的报导不多[2-4],PVC膜锌(Ⅱ)离子选择电极国外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9.
1976年kimura等报导了双冠醚庚二酸二-〔3,4-(1',4',7',10',13-五氧环十五烷乙烯)苄酯〕(以下简称双冠醚A),用为钾离子和铊离子选择电极的活性物质,并测定了电极的各种性能参数。同年Szczepaniak等也报导了用Tl-O,O-二癸基二硫代磷酸盐为活性物质的铊(Ⅰ)离子选择电极。Coetzee及Malik报导了固态沉淀盐的铊(Ⅰ)电极。本文研究和制备了含有活性基团的双冠醚(B)作为电活性物质的PVC膜铊离子选择电极,并测定了它的性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功能高分子膜电极的研究——钆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功能高分子为活性材料,制成PVC膜钆离子选择电极。其电位与钆离子活度的负对数成线性关系。电极斜率为52~59mV(室温),对镨、钐、钕等离子有一定的选择性。内阻约为1.8MΩ,适宜的pH范围为5.2~6.1,检测下限为3.2×10~(-6)M,响应迅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以干放后的功能高分子为活性物的压片PVC膜氯离子选择电极与溶液相接触时电阻变化的行为。膜电导随时间变化符合下式σ(t)=σ_1+(σ_0-σ_1)(1-(e)t/τ)其中,σ为膜电导,τ为时间常数,t为电极浸入溶液的时问。当t<τ时,σ(t)=σ'_1+Kt~(1/t) K为常数由上述公式计算所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膜电导的上述行为可用离子在膜中的扩散解释,还可用电荷对电极等效线路的充电解释。  相似文献   

12.
用热压法制备了以功能高分子为活性物的PVC膜氯离子选择电极。合适的压膜温度为108—120℃,压力为50—130kg/cm~2。电极的线性范围1×10~(-1)~2×10~(-4)M,检测下限8×10~(-5)M,稳定性好,寿命长,适用pH范围宽,抗毒化能力强,响应快,内阻小。测定了电极内阻-活化时间曲线,认为活化过程同时是内阻降低至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四苯硼酸盐与介体溶剂所组成的PVC膜对碱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同溶剂的性质有关[1]。因此,可选择适当的溶剂研制碱金属离子选择电极。本工作研究了以DOPP(苯基膦酸二辛酯)或TBP(磷酸三丁酯)为介体溶剂,NaTPB(四苯硼钠)或KTPB(四苯硼钾)为活性物质的PVC膜对金属离子的选择响应。结果表明,DOPP为溶剂、KTPB为活性物质可制备性能良好的PVC膜Li+选择电极。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接近或优于新近报道的几种Li+选择电极[2~7]。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苦味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和应用,国外已有不少报导.国内,文献曾简述了应用季铵盐研制的苦味酸根电极.本文以乙基紫-苦味酸根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研制了苦味酸根电极,其各项性能均良好.在所测32种阴离子的电位  相似文献   

15.
吡啶、N,N-二甲基苯胺通用的离子选择电极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氧化铬双吡啶络合物在有机合成中作为氧化剂而得到应用,作为化学传感器电活性材料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导。我们以三氧化铬双吡啶络合物为电活性材料研制了吡啶、N,N-二甲基苯胺通用的PVC膜离子选择电极。  相似文献   

16.
铯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国外曾报导过四苯硼铯液膜型、冠醚-PVC膜型和非均相固膜型等类型。四苯硼铯-PVC膜艳电极未见报导。本文在离子缔合型阴离子选择电极研究的基础上,报道了一种以四苯硼铯为活性物质的离子缔合型阳离子选择电极——PVC膜铯离子电极的研制。电极对铯离子的线性响应下限为4×10~(-5)M,斜率为50mV/pCs(28℃);若在以四苯硼艳饱和的1×10~(-2)M氯化铯中将电极活化12小时以上,并保存于此溶液中,则电极响应斜率可提高到55mV/pCs(17℃),但线性响应下限升高至1×10~(-4)M。电板寿命在三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离子缔合型的指示剂电极,已有铬天青S、茜素S、铬黑T等多种,但尚未见邻苯二酚紫电极的报导。邻苯二酚紫作为络合滴定的目视指示剂,由于终点不够明显,近年来使用较少。本文报导一种PVC膜邻苯二酚紫电极,可作指示电极用于以EDTA滴定一些金属离子。 1.活性膜成分的选择:以三种季铵盐以及乙基紫为活性材料制成电极。增塑剂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结果见表1的前四行。由于邻苯二酚紫阴离子的亲脂性不强,由这四种活性材料制成的电极性能相差较大,其中以四(十二烷基)铵制成电极的线性下限最低,但斜率不高;乙基紫制成电极的斜率较高,在低浓度时甚至有超Nernst响应,但线性范围不宽,  相似文献   

18.
铬(Ⅵ)离子选择电极已有报道。固膜电极用铬酸钡或铬酸铅为活性材料,流动载体电极多采用离子缔合型交换剂,如季铵盐、季鏻盐、结晶紫、四苯鉮和邻二氮菲等。ypycoB等用四辛铵等制成的PVC膜电极,线性响应下限为1×10~(-5)M。本文报道以三庚基十二烷基碘化铵为活性材料的铬(Ⅵ)离子选择电极,在氢氟酸体系中其线性响应下限为2×10~(-6)M,斜率为58mV(25℃),选择性优于ypycoB报道的电极。一、仪器  相似文献   

19.
最近Jones等曾报导聚氧乙烯基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钡离子的络合剂所制备的选择性电极,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响应,并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洗涤剂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采用钡离子-聚氧乙烯壬基苯醚-四苯硼酸根生成的络合物为电极活性物,制备了PVC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择电极,研究了它对Ba~(2+)、四苯硼酸根(TPB~-)、聚氧乙烯  相似文献   

20.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两种液膜胆R汁酸电极和两种聚氯乙烯(PVC)膜钙离子选择电极. 从体电阻R_b和电荷传递电阻R_(ct)得到膜内离子迁移活化能E_a, 及电极的表观标准交换电流密度i°_0等信息. 结果表明: E_a比R_b更能反映离子在膜内迁移的情况, 离子在PVC膜中的迁移比在液膜中困难得多; i°_0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电极性能的优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