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8个相同的小球随机放入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里,求1号盒子恰好有1个小球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浙江省台州市2010年3月份第一次模拟试卷中的一个试题:引例 将3个完全相同的小球随机地放入编号依次为1,2,3,4,5的盒子里,用随机变量ξ表示有球盒子编号的最大值.(Ⅰ)求P(ξ=2);(Ⅱ)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ξ.错误解答 该试卷所附的此题答案是这样的,(Ⅰ)由于是“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因此,把这三个小球放入有编号的5个盒子中,其结果有三;i)三个小球在其中的3个盒子中,有C35种;ii)三个小球分别在其中的2个盒子中,有C15·C14种;iii)三个小球都在其中的1个盒子中,有C15;这样共有C35+C15C14+C15=35种.而ξ=2表示的情形有1+C12=3种.所以,P(ξ=2)=3/35.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资料书上,我们常见到如下一组概率问题,举例如下. 题目把n个小球以同样的概率分配到N(n≤N)个盒子中的每一个中去,试求下列各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问题1设有标号为1,2,3的三个盒子和标号为1,2,3的三个小球,将这三个小球任意地放入这三个盒子,每个盒子放一个小球.若j(j=1,2,3)号球放入j号盒子,则称该球放对了,否则称放错了.搴表示放对了的球的个数,求ξ的数学期望.  相似文献   

5.
课外练习     
初一年级1.在3点到4点间,什么时刻时针与分针重叠?在一天中时针与分针重叠几次?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324100)吴乃才)2.现有667个盒子,每个盒子均装有若干个小球,球的总数是2002个,求证:至少有一个盒子里的球数是多于3个的.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528454)张胜利)3.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多少对邻补角? (湖南省浏阳淮川二中(410300)林曦)  相似文献   

6.
文[1]首先出示了浙江省台州市2011年3月的一道模拟试题(以后简称原试题)——将3个完全相同的小球随机地放入编号依次为1,2,3,4,5的盒子里,用随机变量ξ表示有球盒子编号的最大值.(Ⅰ)求P(ξ=2);(Ⅱ)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然后,文[1]表述命题组的4位专家提供的解题过程,并同时指出命题组的解法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呢?文[1]有下面一个有趣案例来剖析—— 某户家庭有两个孩子,问这户人家有男孩女孩各一个的概率是多少?假如按照两个孩子的出生先后来考虑,可得到此概率等于2/4=1/2;假如按照两个孩子的性别结果来考虑,便得到此概率等于1/3根据“大有人在”的语气窥见,文[1]作者赞同前者、反对后者.接着,文[1]用前者的观点,求出原试题两个小题的结果依次是P(ξ=2)=7/125,Eξ=21/5.  相似文献   

7.
有些组合问题 ,如果研究的元素数目较小 ,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可以求得结果的 ;如果元素较多 ,则较为困难 ,因此必须构建模型 ,才能较快地解决 .例 1 现有 10个相同的小球和编号分别为 1、2、3的三只盒子 ,要求每只盒子所放的球数不少于它的编号数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解 首先在各盒子中分别放入与其编号数相同个数的球 ,共用去 6个 ,还有 4个小球可以分为以下四组 (0 ,0 ,4)、(0 ,1,3)、(0 ,2 ,2 )、(1,1,2 ) ,由加法原理得不同的放法有C1 3 +P33 +C1 3 +C1 3 =15种 .变题 例 1中若将 10个小球改为 10 0个小球 ,其它条件不变 ,…  相似文献   

8.
“用数据说话”,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之一.将计量值数据整理成直方图,是基层TQC人员经常用到的处理方法.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直方图这一工具,可以利用伽尔顿板做演示实验,以通俗、形象、直观地解释各种形态的直方图产生的原因. 伽尔顿板的结构是;一个竖放的扁平长方盒子,前面是一块透明玻璃,盒子的上端有一个落小球用的漏口,盒子的后壁中部钉了许多均匀分布的钉子,下一排的钉子钉在上一排两个钉子的中间,盒子底部是许多等距槽格(见图1).当小球从漏口落入盒内时,通过玻璃可以看到小球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地碰撞钉子,因而落在下…  相似文献   

9.
有些中考压轴题看似很难,用平移直线法可轻松解出. 例1 (安徽)已知A(-4,0),B(0,4),现以A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9:4,将OB向右侧放大,B点的对应点为C (1)求C点坐标及直线BC的解析式; (2)一抛物线经过B,C两点,且顶点落在x轴正半轴上,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3)现将直线BC绕B点旋转与抛物线相交与另一点P,请找出抛物线上所有满足到直线AB距离为3(2)的点P.  相似文献   

10.
郑日锋 《中学数学》2003,(11):46-47
不少计数问题归结为不定方程 x1+ x2+… + xn =m在特定条件下的解的个数问题便迎刃而解 .本文研究不定方程 x1+ x2 +… + xn =m在有关条件下的解的个数问题 ,并举例说明其在计数问题中的应用 .(注 :文中约定 :当 m 相似文献   

11.
新题征展(2)     
A.题组新编1.(1)把6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内,要求每个盒子的球数等于编号数,则不同的放法种数是  ;(2)把6个相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内,要求每个盒子的球数等于编号数,则不同的放法种数是  ;(3)把11个相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内,要求每个盒子的球数不小于它的编号数,则不同的放法种数是  .2.(1)先将函数y=2sin(2x-π3)的图象左移π6个单位,再将各点横坐标变为原来的3倍,便得到函数  的图象;(2)先将函数y=2sin(…  相似文献   

12.
2009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理科第16题:   一个盒子里装有4张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卡片,分别标有数2,3,4,5;另一个盒子也装有4张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卡片,分别标有数3,4,5,6.现从一个盒子中任取一张卡片,其上面的数记为x;再从另一个盒子里任取一张卡片,其上面的数记为y,记随机变量η=x+y,求η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0年遵义市中考试题第27题进行解读,以期寻求中考数学试题的价值性,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题目 (2010年遵义)如图1,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Q(2,-1),且与y轴交于点C(0,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从点C沿抛物线向点A运动(点P与A不重合),过点P作PD∥y轴,交AC于点D.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题 :将 7个相同小球放入 4个不同盒子中 ,1)不出现空盒时的放入方式共多少种 ?2 )任意放入时的方式共有多少种 ?该题有多种解法 ,现介绍其中的“隔板法” .解  1)将 7个相同小球一字排开 ,在其中间的 6个空格中加入无区别的 3个“隔板”将球分成四份 ,故每一种插入隔板的方式对应一种球的放法 ,则不同的放法共有N =C3 6=2 0种 .2 )每种放法对应于将 7个相同小球与 3个相同“隔板”进行的一次排列 ,即从 10个位置中选 3个位置安排隔板 ,故共有N =C3 10 =12 0种放入方式 .凡“相同小球放入不同盒中”的…  相似文献   

15.
贵刊1987年第4期《谈古典概率的计算》一文中有一例题解法有误。该例题是:有5个相同质点,每个都以同样的概率1/10落入10个盒子中的每一个中.问①(略);② 在指定的一个盒中恰有3个质点的概率?(第36页)  相似文献   

16.
汪荣跃 《中学数学》2012,(12):16-17
平行四边形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几何图形,探求平行四边形未知顶点坐标又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话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但许多学生由于不得其法而一筹莫展.现以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为例,介绍一些求平行四边形未知顶点坐标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例1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为C(1,0),直线y=x+m与该二次函数的图像交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4),B点在y轴上. (1)求m的值及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B不重合),过P作x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交于点E,设线段PE的长为h,点P的横坐标为x,求h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在排列组合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类相同元素的分配问题,如果解法不当,很容易错解或解法繁杂,现将本人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方法提出来,供读者参考.问题1(基本问题) 将10个相同的小球分配到三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中至少1 个,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排列组合一章的习题中,常常涉及到对元素进行分组的问题.题目有对相同元素分组和对不同元素分组,有组的位置确定和不确定多种情况,学生弄不清这些题目的区别和联系,解答时很容易重复或者遗漏.本文编拟口诀并举例介绍巧妙解决分组问题的方法.1相同元素的分组问题(口诀:同元分组用挡板)例1将12个相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2,3,4的盒子中,问每个盒子中至少有一个小球的放法有多少种?解本题是将12个球分成四组,每组必须有球的问题.将12个球排成一排,中间有11个间隔,在这11个间隔中任意选出3个插入挡板,把球分成4组,例如○○○|○○○○|○○|○○○…  相似文献   

19.
王昌元 《数学通报》2007,46(3):27-29
在一节习题课上,学生对一个问题(本文“问题Ⅲ”)提出了老师备课时未考虑到的一种解法.对此,老师随机应变,利用学生的解法因势利导地做了一点“文章”.这样,便使问题Ⅲ的解答走了一段“弯路”.然而,这段弯路却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原来的安排是,先由师生一起探讨三个“装球问题”的解法.然后由学生完成几道相关的习题.三个“装球问题”是:设m,n∈N ,且m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标准下,概率问题一直是中考命题的新亮点,以概率的形式来考查函数的有关知识,能使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现列举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