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管式换热器积灰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建立了气侧污垢热阻实验台,实验研究了管式换热器管内微粒污垢的积聚特性,结果表明积灰随时间呈现渐近特性,没有发现诱导期。同时还考察了流体速度,颗粒直径和浓度对渐近污垢热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微粒和析晶混合污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设微粒和析晶污垢独立存在,而结晶过程同时发生在换热面和微粒表面,据此建立了一个微粒和析晶混合污垢热阻值的分析模型。并通过MgO微粒污垢和CaCO3析晶污垢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雷诺数Re=600~2600时,CaCO_3析晶污垢在316L不锈钢光管内结垢特性及其对传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垢热阻在粗糙度诱导期和污垢生长期的变化规律及粗糙度诱导期随流速先减小后增大。采用称量法获得CaCO_3在不锈钢光管内的结垢质量,得出Re=600~2100时,污垢平均生长速率随雷诺数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缩放管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流速0.34 m/s,管外水浴温度6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分别在实验室进行了缩放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实验的污垢种类是浓度为1000 mg/L的MgO颗粒污垢、硬度800 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的CaCO3析晶污垢和MgO颗粒与CaCO3析晶混合污垢。结果表明,缩放管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但诱导期小于对应光管的诱导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沸腾条件下竖直放置的304不锈钢试样表面粗糙度对结垢诱导期CaCO_3析晶污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度居中的试样污垢增重最快,而抛光处理的试样对抗垢能力的改善没有大的提高。扫描电镜表明,污垢在试样表面吸附并没有显示出对沟槽的优先吸附,而是呈现出随机吸附的效果。粗糙度对污垢的附着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差别不能本质上改善材料的抗垢能力。污垢的附着和材料的抗蚀性密切相关,改善材料的抗蚀性将有助于改善抗垢性。  相似文献   

6.
冷却水水质参数对板式换热器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松花江水浊度、铁离子(Fe3+)、碱度、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参数对板式换热器污垢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花江水污垢热阻类型为渐近型且没有诱导期;浊度开始变化很小,后逐渐增大;碱度和铁离子随着时间逐渐增大,达到某一值后趋于平缓;COD随时间逐渐减小.所研究的水质参数之间相互影响、互利共生,共同影响着污垢沉...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行研制的四瓣弧形管污垢特性参数传感器及多功能模拟实验系统,基于电导滴定法完成冷却水主要污垢碳酸钙垢诱导期的在线实时测量,同时,通过比较四瓣弧形管传感器的垂直和水平两对电极间的交流阻抗,即可获得碳酸钙垢层的一些特性参数,如污垢热阻,垢层厚度等。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在当前的实验条件下,碳酸钙析晶垢诱导期要小于颗粒垢的,这是两者形成机理的差异所致。本文采用的方法和设计研制的设备不仅能够准确监测碳酸钙垢诱导期,还有望同期检测传热面污垢层厚度等多种特性参数的实时变化,可为特定工质、特定运行条件下的换热器设计提供逼真度更高的污垢系数值。  相似文献   

8.
外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污垢热阻动态监测方法,考察了冷水硬度、温度、流速及几何参数对外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槽管参数对污垢热阻有显著影响,螺距最小的螺旋槽管具有最小的污垢热阻,当螺距增大时,污垢热阻的增长未出现单调变化;温度的升高导致污垢热阻的增大,并且随温度的升高,结垢速率增大,污垢诱导期趋于消失;随着流速的增大,螺...  相似文献   

9.
流体诱导振动复合强化传热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流体诱导振动复合强化传热新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尽管人们一直将流体诱导振动看作是一种事故而加以预防,但流体诱导振动有效利用的空间依然很大。流体诱导的弹性管束面内和面外振动,在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的同时降低污垢热阻,使传热效果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流体诱导振动复合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流体诱导振动复合强化传热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流体诱导的振动与其他方式一样对传热有足够的影响。弹性管束在流体诱导下的面内振动与面外振动,可以低流速下在提高对流换热系数,降低污垢热阻,使传热效果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了CaCO3和Al2O3或MgO混合污垢特性,考察了颗粒浓度、工质流速和水浴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污垢热阻值比纯粹的析晶污垢的污垢热阻值大,流速增大,其污垢热阻渐近值减小,颗粒浓度增大,混合污垢渐近值增大,但当浓度达到某一值后再增加时,混合污垢渐近值基本维持常数,水浴温度在实验范围内变化对结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螺纹管内污垢热阻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冷却塔中的7根螺纹管进行了长时间污垢实验研究.螺纹管几何参数范围:螺纹数18~45,螺纹角25°~45°,螺纹高0.33~0.55 mm.污垢是颗粒污垢和析晶污垢的混合物.本文基于普朗特类比,引入修正因子β(β=(A_w/A_(wp))/(A_c/A_(cp)),A_w为润湿面积,A_c为截面积,下标p表示光管),对半经验污垢预测模型进行修正,证明了螺纹管内参数对污垢热阻的形成影响很大,并建立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螺纹管的统一结垢模型,对工程实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牛物污垢形成的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污垢的形成,本文综合考虑微生物的传质和吸附过程,建立了微生物污垢形成的传热传质模型。该模型基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水质参数与污垢热阻的关联关系,并考虑了微生物比生长速率、致垢物质的沉积与脱除速率。通过微生物污垢动态模拟实验,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测量,以验证该传热传质模型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模型计算的污垢热阻预测值能够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其综合预测误差为5.8%。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圆管内 CaCO3 污垢的形成过程为研究对象,从传热传质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圆管内 CaCO3 污垢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化学反应模型对圆管内 CaCO3 污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 CaCO3 污垢的沉积率、剥蚀率以及污垢热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管内污垢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传递理论的监测模型。它不但适应热质同时交换现象,还增加了对单纯质交换的适应性,并且避免了因温差描述产生污垢热阻为负值的特异现象。最后进行了相关正交实验,表明了该监测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碳酸钙于换热表面结垢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模拟了主要因素作用下的结垢过程,得到渐进型污垢热阻随时间变化曲线.随着流速的减小,换热表面温度、溶液温度、硬度、碱度、pH值的增大,结垢速率增大,渐进污垢热阻增大.并从污垢形成机理角度分析了各因素对结垢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污垢热阻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缩短渐近污垢试验时间,本文定义了污垢寿命,利用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简称恒加试验),基于定数截尾 指数寿命统计分析方法,求得加速系数a, b近似最小二乘估计,然后由加速模型求得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平均寿命估 计。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对渐近型污垢热阻进行加速试验是可信的,也是可行的。这对污垢试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概率分析的污垢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污垢形成的随机性,在给定风险水平的条件下,利用概率方法和在污垢形成过程中,污垢热阻达到临界可接受水平的时间遵循分布规律,同时考虑初始污垢热阻影响,推导给出了考虑初始污垢热阻的污垢模型,并用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