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分析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供暖和制冷的利用效率,本文提出了采用能级平衡系数和一次能源效率指标来评价分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该评价指标对某三星绿色办公建筑和某一星绿色图书馆建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热源一次能源效率越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就越高;可再生能源系统能级平衡系数越小,能量系统的匹配程度就越高,能量利用就更加合理.对于绿色办公建筑,供暖和制冷时,可再生能源地源热泵多联机的能级平衡系数和一次能源效率均优于常规能源系统的多联机.对于绿色图书馆建筑,制冷时,常规能源水冷冷水机组的能级平衡系数和一次能源效率均优于地源热泵,但供暖时地源热泵的能级平衡系数和一次能源效率远高于制冷时.因此,对可再生能源同时供暖和制冷系统进行利用效率分析时,应把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价宁波首个获得绿色三星级运行标识建筑的实际运行性能, 本文介绍了该绿色办公建筑的关键节能技术点, 通过对全年典型房间室内环境参数的测试, 结合用户满意度问卷调查和能耗监测系统运行数据, 分析了该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建筑能耗和地源热泵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设计和运行阶段的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绿色和常规图书馆建筑为例, 从室内热湿环境、光环境、空气品质、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对其相同功能区进行实测与调查, 对比分析两者的室内环境质量和能耗水平. 结果表明 绿色图书馆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和CO2体积分数优于常规图书馆建筑, 但室内光环境水平低于常规图书馆建筑; 绿色图书馆建筑全年能耗水平约为71.95kWh·(m2·a)-1, 常规图书馆建筑全年耗能水平约为90.48kWh·(m2·a)-1, 两者能耗水平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常规图书馆全年平均空调用电量远高于绿色图书馆建筑. 因此, 常规图书馆建筑在能耗优化时应重点考虑采取措施降低空调能耗. 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图书馆建筑实际运行效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然通风已经成为绿色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室内通风条件可以保证室内人员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是预防职业病、控制建筑能耗和成本的重要指标.结合庭院式高层办公建筑实例,采用PKPM-CFD风环境模拟分析软件,对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室内自然通风效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庭院式高层办公建筑自然通风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办公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源泉,而且太阳辐射能是既无污染之害,又是无限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在研究地表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地表面的自然现象、物理过程以及人类对太阳能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都要涉及到太阳辐射的问题。新疆实测日射资料缺少,为了解新疆地区的太阳辐射变化规律,参考了有关文献和计算方法,经过统计求得全疆各地太阳总辐射值、直接辐射值和散射辐射值,并对其分布规律作了初步的分析,本文是上述工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hm2土地种植生产的玉米秸秆为基准, 研究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质汽油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和污染物排放. 综合分析了玉米农作物在种植生长、收储运和转化阶段的能量投入和环境贡献值, 比较了直接法和间接法制生物质汽油这两种技术的能源与环境效益. 结果表明直接法制汽油技术的能量投入低, 间接法单位排污量相对少但能量投入高. 相比直接法, 间接法制汽油所投入的能量多22.45%, 单位能量产生的全球变暖潜值和酸化效应分别减少23.24%和5.92%.  相似文献   

7.
最小熵产生定理的推广和定态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线性非平衡热力学中的唯象系数从常数推广成描述系统的宗量的函数,在局域平衡条件下,考虑到热力学内部空间坐标变换时熵产生的不变性,证明了线性非平衡热力学系统的定态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以条石鲷幼鱼为饲喂对象,以人工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5‰、1.0‰、1.5‰),30d后统计条石鲷幼鱼的生长及能量收支.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添加对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转化效率及能量收支分配率均有显著影响.当木聚糖酶添加比例为1.0‰时,条石鲷幼鱼以湿重、干重及能量指标的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6、3.09和3.76%·d-1;干重指标的转化效率在此水平也达到最大值,为25.68%;能量指标的转化效率和吸收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32.64%和90.58%;而摄食率(干重及能量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11.29%和10.55%,即在木聚糖酶添加比例为1.0‰时饲料的饵料系数较低.此时,条石鲷幼鱼得到最佳的能量分配模式,其收支方程为:100.00C=9.42F+7.21U+32.64G+50.73R.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双壳层核壳结构量子点带间自发辐射特性,采用有效质量近似理论计算了球形和圆柱形PbSe/CdSe/ZnSe核壳结构量子点的本征能量和本征波函数以及系统能级Ec1和Ev1之间的自发辐射.进一步讨论了球形PbSe/CdSe/ZnSe量子点中,CdSe壳层厚度对自发辐射谱的影响以及柱形PbSe/CdSe/ZnSe量子点中,CdSe壳层厚度和圆柱体的高度变化对自发辐射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球形量子点的壳层厚度增加对导带和价带最低能级间的自发辐射率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圆柱形量子点的壳层厚度和高度的增加都会导致量子点系统导带和价带最低能级间的自发辐射率谱的蓝移.  相似文献   

10.
对绿色建筑发展比较成熟的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相关概念、要求、做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结合从事绿色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 系统地总结了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的三大要素. 指出了中国发展绿色生态住宅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点, 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清华大学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以宁波地区为例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年能耗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降低外墙(屋顶、外窗)传热系数可显著提高全年有(无)太阳辐射时刻采暖节能率;外墙(屋顶)传热系数的降低可显著提高无太阳辐射时的空调节能率,对有太阳辐射时的空调节能率影响不显著;有(无)太阳辐射,外窗传热系数的降低对空调节能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绿藻光合产氢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原料丰富等优势,在太阳能利用和氢能生产方面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从绿藻光合产氢的生物学机理出发,分析了限制绿藻光合产氢的潜在因素,总结了各类提升绿藻光合产氢效率的方法,并简要评述了绿藻光合产氢实现商业化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为未来绿藻光合产氢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以采暖和空调所占的比例最大约为65%.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最主要部分.也是浪费最为严重和节能潜力最大的部分.为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效降低建筑采暖能耗,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成为开展节能工作的重点.本文就乌鲁木齐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现状和建筑采暖方式进行了基础调查分析,并对采暖系统节能改造和新建居住建筑采暖系统形式进行了分析,以朗为乌鲁木齐市既有居住建筑采暖系统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结构是决定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相较于传统用水评价,基于水足迹的评价能更全面地反映水资源的过程消耗。在对嘉兴市农业蓝水、绿水及灰水足迹核算基础上,用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AWSI)评估区域农业用水压力,构建了基于水足迹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分析了节水型、均衡型和发展型3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景。结果表明,嘉兴市农业水足迹以绿水为主,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的占比分别为11.6%,51.7%和36.8%,AWSI为0.45,存在较高的水资源压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3种目标情景下的农业水足迹及经济效益均实现了不同程度优化,AWSI分别降低4.54%,3.89%和0.74%,有效减轻区域水资源压力。研究表明,通过基于水足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提高了区域集约化用水效率,减轻了用水压力。研究可为农业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围护结构的耗热量指标、传热系数限值和门窗空气渗透耗热量为重点,对严寒地区居住建筑实施节能65%进行了分析,提出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限值.对围护结构如何实现节能65%的要求,从围护结构构造和技术角度进行了讨论;并阐述降低门窗部位的空气渗透耗热量是下一步节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SmMnO,的清洁表面上吸附Oz后的热脱附谱图中发现,气相氧不仅在SmMnO,表面吸附,而且也大量进入由于高温(820K)抽空而造成的晶格氧缺陷中.实验结果表明,O:在SmMnO,的表面吸附存在着两种化学吸附态,且均为二级吸附,即O}以离解方式吸附在SmMnOa的表面,同时对氧的热脱附谱采用脱附速率等温线法处理,结果得到这两种化学吸附态的平均脱附活化能分别为67. 0和93. 9k1 /mol,其中脱附活化能较大的那一种吸附态仅在较高温度下吸附时才出现,因而该吸附态应具有较大的吸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7.
生物柴油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和无毒的替代燃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柴油的研究、生产和应用现状,介绍了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详述了直接混合、微乳液、高温热裂解、化学酯交换等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阐述了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重要意义以及新疆地区发展生物柴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