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供应链中共享信息精度的激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价值的重要性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并存的不对称信息问题,本文运用一个道德风险之前的逆向选择的混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如何激励零售商分享其私人精确的市场信息,并相应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最优契约。 相似文献
3.
4.
5.
房地产金融的互联网化是当前金融市场创新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动态道德风险理论研究了互联网化房地产金融合约的最优性及其经济特征,并以动态合约的视角考虑了参与方的贝叶斯学习对互联网化房地产金融最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为了激励资信良好的融资方努力工作且排除资信欠佳的融资方,互联网化房地产金融合约不仅需权衡激励成本和收益以确定适当的努力激励强度,而且还需考虑因融资方的信息优势带来的信息租金。 相似文献
6.
基金投资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基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基金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使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类委托代理问题成为基金治理时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它们的研究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发展和完善基金市场都有重要意义.从博弈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不同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这两类委托代理问题在基金市场上存在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并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考虑具有双边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问题,将解聘补偿和过度自信同时引入公司高管的激励契约,构建带有解聘补偿机制的过度自信高管动态激励模型,研究委托人解聘倾向对过度自信高管激励合同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委托人解聘倾向与高管的过度自信水平呈U型关系,高管代理人努力水平与高管的过度自信水平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自信水平能够降低委托人的解聘倾向以及提高高管的努力水平;在引入解聘机制的情境下,解聘补偿能够有效抑制委托人的道德风险,降低委托人的解聘倾向,增加高管两期的努力水平;随着聘期的增加,高管第二期的努力水平低于第一期,委托人第二期的解聘倾向高于第一期;两个合同期内的补偿机制相互影响,表现在第二期的解聘补偿提高了委托人第一期的解聘倾向,导致高管第一期努力水平的下降,而第一期的解聘补偿提高了高管在第二期继续留任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高管和委托人在第二期的期望收益。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高管薪酬改革以及长期激励合同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利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从定量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分布的非对称,在此基础上并给出了降低或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线上回收模式采用\"线上分类交易+线下物流\"机制,可大幅提高交易效率,然而也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掌握回收平台的道德风险决策机理,对于解决行业困境至关重要。考虑一个线上回收平台向顾客收购两个等级旧产品的交易系统,其中顾客可能低估或高估持有产品等级。平台存在道德风险从顾客低估中获利;顾客可利用逆向选择规避该风险。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顾客的订单提交决策和平台的最优道德风险概率决策。分析结果表明,平台并非总是存在不诚实动机,取决于产品质量分布以及双方争价的相对成本。研究结论对线上回收模式的监管和规范具有较强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14.
动态多任务双边道德风险契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管理活动的动态性与多任务性的特点,将解聘补偿与解聘倾向引入动态多任务契约设计中,构建了基于解聘补偿的动态多任务双边道德风险契约。通过数理推导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最优契约设计,声誉效应和棘轮效应的度量,探讨了解聘倾向对于契约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解聘倾向的引入对于委托人的道德风险约束是有效的,但是对于代理人的道德风险约束则取决于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的大小。在第2期契约中,解聘倾向对固定支付的影响取决于代理人保留收入与解聘补偿的差额。而第1期的契约设计要受到解聘补偿,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三者的综合影响。任务关联性对契约设计影响以及相应的实证分析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勇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13):6-12
首先,指出了经理隐匿信息的道德风险行为对所有者的危害性.其次,构造了一个防范经理在签约后隐匿信息的报酬契约.再次,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给出了契约的最优解.最后,分析了最优契约的特征与性质.文章得到的一些结论对经理选任聘任机制和报酬激励机制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