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频地波雷达宽波束海洋回波空间谱估计的MVM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将最小方差法应用于高频无线电海洋探测中的一些处理方法和结果。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方法提取海态参数的能力,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将结果分别同由美国CODAR公司生产的SeaSonde雷达探测结果以及海洋监测船的现场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回波信噪比随方位角的分布同雷达天线阵有效视角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调谐双环天线是美国CODAR海态雷达探测天线的基本组成单元,适用带宽为2~30MHz.利用矩量法,结合网络理论,推导出其调谐电容和电流分布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实际测量的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OSMAR2000软件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可视化的开发工具,实现了OSMAR(海态监测分析雷达)2000的硬件控制、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和海洋表面状态参数(风、浪、流场)的反演,并使软件具备了较好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和便于操作的特点。东海对比验证试验的过程和结果表明,OSMAR2000软件系统运行正常,数据处理实时性很好,风、浪、流的反演结果满意,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Win9x系统的VxD硬件中断机制与OpenGL三维实时动画应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Win9x环境下对CNC系统的加工轨迹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用OpenGL三维实时动画技术进行显示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实用、可靠,所涉及的VxD硬件中断机制与OpenGL三维动画技术能扩展到CNC系统的其他应用方面。  相似文献   

5.
高频地波雷达频谱监测系统的前端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外差式接收和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设计了高频地波雷达频谱监测系统的前端电路.该电路能够根据雷达探测距离的远近选择相对应的噪声信号接收频段,为后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提供噪声电平数据.实验证明:本系统的跳频本振信号信噪比(SNR)优于60dB;对输入信号具有60dB左右的增益和1μV的灵敏度,满足了武汉大学研制的下一代高频地波海态监测雷达对频谱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宽波束高频地波雷达海面回波谱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高频无线电波海洋回波谱理论,结合高频地波雷达单站探测的实际应用,建立了一个适合于研究高频地波雷达信号处理的海面回波多普勒谱的数值模型,模型包含一阶峰、海流、二阶谱、硬目标回波、地形阻挡和噪声等成分,模型输出具备实测多普勒谱的典型特征,可用于检验高分辨率空间谱估计算法和海态参数的反演算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高频海态雷达移动目标检测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基于硬目标与海面连续目标之间特征尺度不同。利用数值模拟说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将它应用到OSMAR2000高频地波雷达对比验证试验期间实测数据的处理中,获得了一个由两个单站同时探测得一个可能的移动目标的实例,同时指出这种方法在海流提取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对硅光探测器在紫外光波段的量子增益过程进行了分析,考虑到碰撞粒子的相对运动及终态的态密度分布,计算了增益谱.制作了紫外性能良好的硅光电二极管,测量了紫外光谱响应.对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高频地波雷达海洋表面流测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频地波海态雷达测量精度问题,结合2005年8月浙江省东海海域得到的高频地波海洋表面状态监测雷达OSMAR2003的遥感测量数据,以及多普勒流速剖面测量仪的现场测量数据,通过误差分析理论对高频地波雷达海洋表面流测量精度以及误差来源做了分析.分析过程综合考虑了海流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剖面流场的不均匀性分布及流场剖面结构的时间变化率是影响高频地波雷达径向流速测量误差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去除其影响能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高频地波雷达海洋回波数据采集及其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线性调频雷达技术雷达和Donald E.Barrick提出FM/CW雷达信号的处理方法,研究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和领带处理板(TMS320C50和ADSP2181 DSP)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程序编写。同时分析了提取海洋表面距离的FFT(Cooley-Tukey)算法、数据结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流水线工作方式,由DSP硬件和PC微机组成,应用C/C++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及处理,满足了雷达系统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频地波雷达接收机研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论述了调频中断连续波(FMICW)信号解调原理,分析了用于海洋环境监测、采用FMICW体制接收机的特点,给出了相控阵高频地波雷达多通道接收机的技术要求及设计要点,对工作在干扰和噪声特别大环境中的短波低频段接收机提出了应采取的抗干扰措施。现场实验表明,该多通道接收机在选择性、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方面达到了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波束定向理论 ,提出了提取高频地波雷达遥感海面散射特性的一种高分辨细分算法 .与 MUSIC算法相比 ,该算法数据处理的结果不仅含有海流的信息 ,还含有海浪的信息 .文中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 ,并针对雷达的工作体制 ,说明了具体工程的实施方法 .  相似文献   

13.
OSMAR2000海洋表面径向流场的生成及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径向流图的双站合成,在OSMAR2000超分辨率海洋表面流算法提取径后向流后,再经过均匀网格径向流图的生成、多幅径向流图的组合、海流实际探测张角和有效探测距离的截取,以及径向流空缺区域的局域插值,最终生成了所需的单站径向流图,经双站合成,形成海洋表面矢量流图,现场对比验证实验证明,本文的后处理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OSMAR2000探测海面风浪场原理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Barrick反演无向浪高谱的公式出发,在高频地波雷达OSMAR2000工作频率条件下,对反演均方浪高、浪周期的公式进行了修正,并将其应用于高频地波雷达OSMAR2000的风浪场的反演,将反演结果与同时进行现场工作的传统海洋探测设备输出结果比较,证明本文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高频地波雷达波形参数设计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根据线性调频中断连续波(FMICW)雷达原理,针对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海洋表面动力学要素的要求,给出了雷达信号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分析了被压地波脉冲中断的雷达回波信号可以进行连续采样的原理;设计了无距离混迭和Doppler频率混迭的OSMAR2000雷达工作参数。该雷达主要技术指标为:距离分辨率2.5km,最大探测距离270km,时间分辨率13min,雷达工作比0.44,测量分辨率2-3cm/s。现场实验表明,雷达波形参数设计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产生多频高频地波雷达信号波形,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设计多通道多频高频地波雷达DDS数字信号源,提出了运用FPGA芯片实现该信号源的一种方案.该方案的系统组成包括PC机软件、LXI接口电路、控制模块、多通道DDS系统和加法器.该信号源输出为四通道单频信号及四通道信号加权叠加合成的多频信号.系统输出频率为3~30 MHz,输出信号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优于62 dB,输出信号相位噪声优于132 dB/Hz,实验结果可满足多频高频地波雷达发射和接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两种脉冲压缩方法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海洋表面状态参数时,雷达系统要同时具备较高的距离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的基本原理,结合大范围内的连续目标的特殊性,本文从6个方面比较了线性调频中断连续波与伪随机码调相连续波两种脉冲压缩方法的性能特点,解决了雷达总体设计时工作波形选择的问题。结论指出,考虑到工程实现时设备的复杂程度,海洋探测高频地波雷达,采用线性调频中连续波体制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高频地波雷达的东海试验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是由武汉大学主持的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的重大课题,本课题组研制了两套高频地波雷达OSMAR2000,并于1999年底,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和宁波市象山分别建立了两个雷达实验站,进行了一年的现场自检试验和与传统海洋测量仪器的对比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雷达探测海流和海风的距离达到200km,探测浪高的距离达到120km,系统整体性能达到国外同类雷达20世纪90年代后期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天线阵通常十分庞大的问题,根据海洋回波理论,利用单个到达角海洋回波进行雷达通道幅度相位的自校准,应用适合便携式天线系统的信源估计方法,采用MUSIC(MUltiple Slgnal C1assification)算法反演海流信息,研究了交叉环/单极子天线在高频地波雷达近海海洋表面流探测中的应用,将探测结果与采用相控阵接收的高频地波雷达OSMAR2000的探测结果进行对比,径向流速平均偏差为1.3cm/s,说明近海海洋表面流探测采用便携式的小天线可取得与传统相控阵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