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晗清  韩蓉 《化学教育》2019,40(3):70-74
以“电解质”概念为切入口,对河北省某普通中学的241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部分化学教师进行访谈。结果表明:(1)不同类别学生在概念学习时的困难表征不同,体现在学困生知识储备匮乏、中等生知识应用能力较弱、优秀生概念理解深度不足;(2)相关概念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学生概念系统构建不够准确全面。基于3类学生的不同症结,给予相应教学策略,即重视学生的前概念与先前知识,提高知识储备;加强概念之间的深度关联,促进概念间转化;关注概念的发展历程,提升概念理解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陆余平  赵拯 《化学教育》2014,35(11):40-41
通过对学生访谈和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不同程度的曲解。通过对教材概念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反思后提出: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不宜利用导电实验引入,不宜用导电性作为判断依据;相关练习未能澄清概念关键点;电解质概念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过多挫败感,而非成就感。最后提出电解质概念教学应强化本质特征,突出电离特性,促进概念理解。  相似文献   

3.
吴晗清  孟博研  苏鑫 《化学教育》2020,41(15):34-38
电解质、离子反应、化学键组成一个核心概念群,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重难点。对北京市普通高中370名高二学生的测查显示:(1)概念掌握的程度为:化学键<离子反应<电解质。(2)“电解质的概念”与“导电原理”“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的掌握程度存在显著相关;电离与离子反应概念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导电原理”与“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离子键与共价键综合辨析”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表明电解质的概念、导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是概念体系中的重要纽带。(3)优秀、中等、学困3类学生在解决容易和较难2类概念的相关问题上差异最大,而中等难度上的差异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核心概念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式,由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驱动化学概念教学,通过对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研究,以此为基础设计平行性、模块化、渐进式的教学任务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在课堂上运用互动课堂反馈系统及时测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结束后发放量表,调查学生对问题驱动教学过程的评价,并对化学概念课型中提升学生自主提问意识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金禛  刘炳华 《化学教育》2020,41(15):94-98
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科书中与谷氨酸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依据HPS科学教育理念,介绍谷氨酸钠的发现、研究与生产的发展史,包括化学家吴蕴初对我国谷氨酸钠工业所做的贡献;揭示谷氨酸钠发展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归纳与演绎思维在化学概念的形成、巩固和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概念教学中归纳与演绎思维的培养要遵循生为主体师为主导、概念教学与思维培养相统一、思维培养和概念教学循序渐进、归纳演绎与分析综合相结合的原则。以“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为例,分别从化学概念教学中归纳思维的培养和演绎思维的培养等2个维度对具体培养路径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魏兴华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4):124-128
通过对硼元素概念的发展史考证分析可知,硼元素概念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硼元素假说的形成、硼元素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硼元素概念的建立.18世纪,拉瓦锡预言了硼元素的存在.19世纪初,硼单质的制取成功标志着硼元素概念正式形成.20世纪,随着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和同位素的发现,人们对硼元素有了新的认识.硼元素概念的发...  相似文献   

8.
基于核心概念教学的思路,国际IB课程互联网B/S架构交互式软件能够使学生围绕“电解质”核心概念,通过自行操作软件获得多个从微观到宏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视化的实验证据,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和发展关系,促进学科知识系统框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袁振东  马铭阳 《化学教育》2020,41(22):109-113
通过对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考证分析可知,钾是电化学兴起后最先发现的活泼金属。19世纪初,随着科学思想和实验条件的发展,通过电解法首次制取到钾的单质,但并未确定为元素。19世纪中期,对钾元素性质的实验验证和原子论的发展,使得钾元素的概念被确认。20世纪20年代,钾元素同位素的发现,形成了现代的钾元素概念。钾元素概念的发展史不仅是元素概念的发展史,也是科学方法的发展史与科学思想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0.
刘健  郑长龙  康波  宁晓强 《化学教育》2022,43(17):73-79
以“物质成分”大概念教学为例,基于学科理解,以探究物质成分的相关化学史为线索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追溯“物质成分”相关概念、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构物质成分的宏观、微观、宏微结合视角。并在解决探究物质成分的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科学论证能力,通过认识视角的发展,体会科学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和进阶的,初步建立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刘翠  庄启亚 《化学教育》2016,37(19):26-30
微观陈述工作单从微观层面直观地表达对概念的理解。微观图示的阅读与构建,能够有效地表征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及存在的问题。将微观陈述工作单应用于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二氧化碳的发现史为主线,基于化学史、生活与教学融合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从化学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建构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吴晗清  陈豆  任丽娟 《化学教育》2020,41(21):97-102
中国化学史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文化自信的培育。当前中国化学史在基础教育中的现状,如课标的较高要求与教材的相对浅显、教师难以下手与学生的懵懂无知,及相关研究不足等情形亟需得到改变。从元素及其化合物、概念原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等内容,时间(先秦至元明清)和化学家等3个维度对中国化学史料进行挖掘,可以为中学化学提供有益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困惑,如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缩聚反应中残余水量、单体的聚合选择性和醋酸乙烯酯的聚合能力等。根据本人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和认识,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供同仁们在教学中或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聚合反应机理和聚合方法的一门科学,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基本概念确切,公式应用的条件明确,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有助于高分子设计和高分子合成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麻醉药的产生和发展对减轻人类疼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是最早使用麻醉药物的国家,从战国时期就有了"毒酒"、东汉末年华佗制成了"麻沸散",宋朝有了"睡圣散",明朝产生了"蒙汗药"。在西方国家,近代最早的麻醉药物是"笑气",以后又发展出了乙醚等麻醉药物。随着现代化学的飞速发展,氙气、丙泊酚和苏干麻德克斯(sugammadex)等麻醉药物已广泛应用,为人类消除疼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