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核磁共振(NMR)和穆斯堡尔 效应(ME)[10-13] 核磁共振和穆斯堡尔效应都属于核技术.它们有共同的物理基础,都是研究物质中原子核处的局部电、磁场对核能级的影响.但是,核磁共振的跃迁发生在由于塞曼效应核基态劈裂而成的次能级之间,而穆斯堡尔效应是在原子核基态与激发态能级  相似文献   

2.
穆斯堡尔谱学由于具有很高的能量分辨本领而成为固体物质微观结构研究的有力手段。近年来,由穆斯堡尔谱学能得到实地(in situ)结构信息的长处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简要回顾穆斯堡尔谱学的原理和穆斯堡尔参数的意义后,评述各种iu situ穆斯堡尔实验方法,最后讨论它在近年来的一些应用实例,着重于表面科学与催化。  相似文献   

3.
夏元复 《物理学进展》2011,1(3):386-414
穆斯堡尔谱学由于具有很高的能量分辨本领而成为固体物质微观结构研究的有力手段。近年来,由穆斯堡尔谱学能得到实地(in situ)结构信息的长处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简要回顾穆斯堡尔谱学的原理和穆斯堡尔参数的意义后,评述各种iu situ穆斯堡尔实验方法,最后讨论它在近年来的一些应用实例,着重于表面科学与催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121)Sb的穆斯堡尔同质异能移,从能带理论的观点研究固体电子结构,提出压缩原子模型,考虑固体中原子体积的有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核内电子电荷密度和~(121)Sb的穆斯堡尔定标常数。  相似文献   

5.
许可  马克岩  王海军 《大学物理》2020,(4):42-47,55
1958年,29岁的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发现γ射线的无反冲发射与共振吸收现象,即穆斯堡尔效应,随之产生了穆斯堡尔谱学,此人亦因该发现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穆斯堡尔效应之发现造就了对于核力矩与电磁场间超精细相互作用一种全新的测试技术,其精度可至10-13数量级,从而可分析出固态物质的诸多微观性质.其后,穆斯堡尔谱学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冶金、地质、生物、考古等各领域.  相似文献   

6.
前言 穆斯堡尔效应是原子核对r射线的无反冲的共振吸收和发射现象,它是鲁道夫·勒·穆斯堡尔(LR.Mossbauer)在1957年发现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穆斯堡尔效应自发现以来,发展极其迅速,现已成为专门的学科─—穆斯堡尔谱学.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渗透到物理学、化学、矿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119Sn穆斯堡尔谱学的方法研究了高T_c超导材料YBa_2(Cu_(3-x),Sn_x)O_7-89在置换元素Sn为大置换量的情况,发现一直到x=1.0,仍有T_c>80K。通过穆斯堡尔谱的分析,认为Sn置换的是Cu(1)晶位上的离子,从而得出对超导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u(2)晶位离子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介了穆斯堡尔效应、穆斯堡尔谱的产生以及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 ,说明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又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9.
提起穆斯堡尔效应,人们很自然联想起它的发现者、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R L.Mossbauer)教授.这就好比当你停立在丰碑之下,会油然想起丰碑的纪念者一样.也许人们会不加思考地认为,穆斯堡尔所以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他发现了穆斯堡尔效应。但是人们并不一定都了解,穆斯堡尔效应是他在偶然之间捕捉住了一个新奇的现象而发现的.他的伟大在于没有忽略他的实验中这种特殊的微小反常现象,而是以最大的努力从实验和理论角度去充分剖析这个未知的效应. 穆斯堡尔教授生于1929年 1月 31日.…  相似文献   

10.
以~(57)Fe作为探针,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YBa_2Cu_3O_(7-8)的磁有序与超导电性的关系。实验结果可以用非声子超导机制进行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1.
纪念穆斯堡尔效应发现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 《物理》1998,27(11):695-697
文章论述了穆斯堡尔效应的发现和穆斯堡尔谱学的基本原理,并对穆斯堡尔谱学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考古学和地质矿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980年7月24日至8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举办了穆斯堡尔谱学及非晶态磁学专题讲习班.由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J.MD.Coey博士主讲.与会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的高能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工厂等20多个单位,代表共有七十余人. J·M·D·Coey博士是一位博学多识,经验丰富的青年科学家.他讲学的主要内容:(1)穆斯堡尔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2)非晶态磁学,主要介绍他多年来的研究工作. 穆斯堡尔效应又称为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Coey博士详细介绍了穆斯堡尔谱学的发展动态;阐明了测量穆斯堡…  相似文献   

13.
1985年穆斯堡尔效应应用国际会议(简称ICAME)于9月16日-20日在比利时鲁文(Leuven)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国的三名代表和正在国外工作的五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穆斯堡尔效应是原子核对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的现象.它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中都  相似文献   

14.
《物理》1995,(6)
第六届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简讯第六届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于1994年10月24-28日在武汉市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和武汉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60余位穆斯堡尔谱学工作者代表出席了本届会议。穆斯堡尔谱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1957—1958年德国年轻科学工作者R.L.Mossbauer在进行博士论文的工作中,发现了一种原子核对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或共振散射现象。这种效应后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称为穆斯堡尔效应(简称ME)。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很快得到科学界的普遍承认,1961年穆斯堡尔因此项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金。这一效应的研究和应用也就飞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一门穆斯堡尔谱学。穆斯堡尔效应之所以受到极大重视,是由于它为研究核周围物理化学环境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新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核共振现象对γ射线的能量高度灵敏,因此可用它来探测γ射线能量的极微小的变化。在穆斯堡尔谱学发展初期,主要限于低能核物理中的运用,例如用来测定核激发态的寿命和核磁  相似文献   

16.
我们测量了不同颗粒尺寸的α-FeOOH的穆斯堡尔谱,研究了在相变过程中穆斯堡尔谱线形状(以下简称谱形)的变化,认为α-FeOOH的谱形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晶体缺陷所引起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夏元复 《核物理动态》1989,6(3):20-22,19
本文讨论了穆斯堡尔谱学应用的突出特点、显著特征、发展趋势、最新进展以及我国穆斯堡尔谱学界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穆斯堡尔谱学应用的突出特点、显著特征、发展趋势、最新进展以及我国穆斯堡尔谱学界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穆斯堡尔谱学的实验结果基础上讨论了微晶的磁性。微晶的尺寸小于10um时,穆斯堡尔谱将受到磁化方向起伏,即超顺磁弛豫与集体磁激发的影响。这些效应可用来确定颗粒体积与磁各向异性常数二者之积。测量铁磁、亚铁磁颗粒穆斯堡尔谱随外磁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颗粒的体积。当铁、钴、镍以及Fe_3O_4颗粒表面化学吸附不同的分子时,微晶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将随之改变。细颗粒的穆斯堡尔谱亦给出了表面层原子磁性的信息。α-Fe颗粒表面层原子的超精细场大于块状样品的值。FeCo合金颗粒的表面是富铁层。α-Fe_2O_3的Morin转变温度与Fe_3O_4的Verwey温度均发现随颗粒尺寸减小而降低。α-FeOOH微晶密堆积体的研究表明,这些微晶间的磁耦合显著地影响穆斯堡尔谱。  相似文献   

20.
微晶的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穆斯堡尔谱学的实验结果基础上讨论了微晶的磁性。微晶的尺寸小于10um时,穆斯堡尔谱将受到磁化方向起伏,即超顺磁弛豫与集体磁激发的影响。这些效应可用来确定颗粒体积与磁各向异性常数二者之积。测量铁磁、亚铁磁颗粒穆斯堡尔谱随外磁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颗粒的体积。当铁、钴、镍以及Fe_3O_4颗粒表面化学吸附不同的分子时,微晶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将随之改变。细颗粒的穆斯堡尔谱亦给出了表面层原子磁性的信息。α-Fe颗粒表面层原子的超精细场大于块状样品的值。FeCo合金颗粒的表面是富铁层。α-Fe_2O_3的Morin转变温度与Fe_3O_4的Verwey温度均发现随颗粒尺寸减小而降低。α-FeOOH微晶密堆积体的研究表明,这些微晶间的磁耦合显著地影响穆斯堡尔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