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百令疏肝胶囊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反复腹腔注射猪血清建立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肽(Ⅲ PC)、层黏连蛋白(LN)、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质量浓度,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质量浓度,肝组织病理切片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使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肝纤维化面积(S).结果显示百令疏肝胶囊270、450 mg·kg-1剂量能明显降低猪血清致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IMP 1、LN水平和肝组织中Hyp水平,90、270、450 mg·kg-1剂量能明显降低猪血清致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面积(S),450 mg·kg-1剂量能明显降低猪血清致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肽水平,提高猪血清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B水平.得到结论:百令疏肝胶囊对猪血清致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提示百令疏肝胶囊具有促进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而对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沉积起到抑制作用,以及促进细胞损伤后再生、降低Ⅲ型前胶原肽质量浓度及肝纤维化面积的作用,从而减缓肝纤维化进程,恢复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了冰岛刺参(Cucumaria frondosa)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采用灌胃高脂乳剂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肝脏TC、TG含量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terase-1,CPT-1)、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酶系(peroxisomal β-oxidation enzymes,POE)、磷脂酸磷酸酶(Phosphatidic acid phophyhydrolase,PAP)活力;粪便总脂质、TC和胆汁酸排出量.实验结果显示,冰岛刺参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TC(p<0.05)、LDL-C(p<0.05)含量及LDL-C/HDL-C(p<0.05);显著降低肝脏TC(p<0.01)、TG(p<0.01)含量,提高CPT-1(p<0.01)和POE(p<0.05)活力;显著提高粪便总脂质(p<0.01)、胆固醇(p<0.01)和胆汁酸(p<0.01)的排出量.冰岛刺参能有效调节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脂质在体内的氧化和异化,同时抑制其在消化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以SiO2、Al2O3和HZSM-5、Re-HY分子筛为载体,以Zn为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了不同类型载体以及不同Si/Al比的HZSM-5分子筛负载Zn催化剂的愈创木酚加氢脱氧(HDO)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酸性是影响其加氢脱氧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主要因素,并且愈创木酚加氢脱氧转化为环己烷、BTX(苯、甲苯、二甲苯)等完全脱氧产物的活性,与催化剂的总酸量、酸中心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SiO2、Al2O3和HZSM-5、Re-HY分子筛为载体,以Zn为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了不同类型载体以及不同Si/Al比的HZSM-5分子筛负载Zn催化剂的愈创木酚加氢脱氧(HDO)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酸性是影响其加氢脱氧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主要因素,并且愈创木酚加氢脱氧转化为环己烷、BTX(苯、甲苯、二甲苯)等完全脱氧产物的活性,与催化剂的总酸量、酸中心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呋喃唑酮在凡纳滨对虾组织中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呋喃唑酮药饵多次给药后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呋喃唑酮代谢物在血淋巴、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其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血液=414.107×e^-0.092t+124.451×e^-0.005t,C肝胰腺=1625.563×e^-0.019t+125.700,C肌肉=120.434×e^-0.019t+71.579×e^-0.001t.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浓度在4h达到高峰,肌肉中药物浓度在2h达到最大值;最高峰时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中药物浓度平均为570.6μg·L^-1、1948.6μg·kg-1和210.0μg·kg-1.在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浓度的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7.497h、36.206h和36.484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32.525 h、1 000 479.217 h和505.637 h,总表观分布容积(V1/F)分别为55.775 L·kg^-1、17.16 L·kg^-1和161.574L·kg^-1.说明给药后呋喃唑酮代谢物在凡纳滨对虾体内消除缓慢,残留严重,尤其以肝胰脏残留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1979年对我校在校的3443名教职工进行健康普查,检出高血压病268例,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方法,每3~6个月在高血压专科门诊进行查访,1979~1992年共12年随访小结;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TG)随访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心、脑血管病死亡41例,占15.55%.心电图不同程度的改变,因心、脑血管病死亡占第一位,调离、退休失访27例,现存活200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探测大白鼠肝肝电的方法和几种肝电图,并探讨了鼠肝肝电产生的机理;还发现鼠肝具有二极管效应和储电能力.根据鼠肝肝电图和上述肝电效应能明确区分肝功能正常鼠和肝功能异常鼠(包括患肝病鼠).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时肝组织恶性变潜能以及吡喹酮对其的抑制作用,取120只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第1、2组分别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12周时,以吡喹酮500mg·kg^-1·d^-1治疗2天;第3组为实验对照组,感染后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方法,观察和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产, c-fos和c-jun mRNA、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病变早期予吡喹酮治疗后肝脏病理损伤减轻,肝组织中产,c-fos、c-jun mRNA以及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病变晚期予吡喹酮治疗后,与实验对照组比较,c-jun mRNA、端粒酶逆转录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仅c-fos mRNA表达降低(p〈0.05)。吡喹酮早期治疗组肝组织中上述3指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因此血吸虫病时肝硬化组织可存在恶性变潜能,早期吡喹酮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组织这种恶性变潜能。  相似文献   

9.
2-酮戊二酸是碳-氮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在培养液中添加2-酮戊二酸可以促进水稻幼苗根部碳-氮代谢酶的活性.为了确定2-酮戊二酸是否与这些酶之间存在直接作用(体内实验),取正常培养的水稻幼苗材料,在上述酶的测活体系中分别添加2-酮戊二酸,并进行酶活性测定(体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酮戊二酸可以促进水稻幼苗根组织提取液中GS,HXK的活性,而对GOGAT,ICDH没有明显的影响.上述结果说明2-酮戊二酸作为一种效应物可能与GS、HXK结合,从而在体内、体外都促进了它们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陆英抗肝炎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从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中提取分离出5种成分,经鉴定分别为乌索酸、齐墩果酸、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含量较高的乌索酸为陆英抗肝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对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SGPT及肝甘油三脂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及肝糖原含量增加,并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临床应用乌索酸治疗病毒性肝炎121例,治愈率91.2%,明显优于同期齐墩果酸对照级的疗效(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