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dl-丙氨酸衍生物:1,10-菲咯啉-2,9-二亚甲基亚氨基-(2,2'-二甲基)二乙酸(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 La(III)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通过电子光谱研究了La(III)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溴化乙锭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La(III)-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对比,也研究了La(III)分别与 1,10-菲咯啉(Phen)、dl-丙氨酸(Ala)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III)-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既有共价键合,又有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1,10-菲咯啉的l-缬氨酸衍生物------1,10-菲咯啉-2,9二亚甲基亚氨基-(2,2'-二异丙基)二乙酸(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通过电子光谱,研究了La(Ⅲ)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溴化乙锭作为荧光探针,还研究了La(Ⅲ)-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对比,也研究了La(Ⅲ)分别与1,10-菲咯啉(Phen)、l-缬氨酸(Val)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Ⅲ)-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既有共价键合,又有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1,10-菲咯啉的l-缬氨酸衍生物------1,10-菲咯啉-2,9二亚甲基亚氨基-(2,2'-二异丙基)二乙酸(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通过电子光谱,研究了La(Ⅲ)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溴化乙锭作为荧光探针,还研究了La(Ⅲ)-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对比,也研究了La(Ⅲ)分别与1,10-菲咯啉(Phen)、l-缬氨酸(Val)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Ⅲ)-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既有共价键合,又有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dl-丙氨酸衍生物:1,10-菲咯啉-2,9-二亚甲基亚氨基-(2,2'-二甲基)二乙酸(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La(Ⅲ)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通过电子光谱研究了Lb(Ⅲ)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溴化乙锭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La  相似文献   

5.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三元配合物的含量显著大于二元配合物的含量.即L-苏糖酸能作为金属离子的载体,使金属离子易于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而被动物吸收利用.α-氨基酸及L-苏糖酸间的相容性及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α氨基酸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增加而增加,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而在L-苏糖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中,由于d-p反馈π键的存在,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取代邻菲咯啉质子化常数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条件下,测定了铜(Ⅱ)-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探讨了大环多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及其在水溶液中铜(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研究了5-取代邻菲咯啉与铜(Ⅱ)之间的d-p反馈π键,取代基的Hammet诱导效应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功武  吕少仿 《分析化学》1999,27(10):1183-1185
合成了2苯基(4-溴)咪唑「f」邻菲咯啉(简称PIPⅢ)新的配体及「Ru(bpy)2PIP(Ⅲ)」^2+新的络合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络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分子的结合情况,在pH7.4,络合物与DNA作用后,在587nm(λex=471nm)产生很强的荧光峰,其发光强度与DNA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咪唑并邻菲咯啉类配体的钌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吡啶钌配合物在光物理、光化学和核酸结构探测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对钌(Ⅱ)与配体(L)咪唑并[4,5-f]邻菲咯啉,2-(4-取代基)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形成的同配配合物RuL32+和混配配合物Ru(bpy)2L2+、Ru(phen)2L2+(bpy和phen分别为2,2′-联吡啶和邻菲咯啉)的电子吸收光谱,发光光谱,红外光谱进行了综合研究,测定了发光配合物的发光寿命。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铕(Ⅲ)与3,4-二甲基苯甲酸(3,4-HDMBA)、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晶体配合物Eu  相似文献   

10.
以 2 ,9 二甲基 1,10 菲咯啉为初始原料 ,合成了 2 ,9 二甲基 1,10 菲咯啉的α 氨甲基吡啶衍生物 N ,N’ 二 (2’ 吡啶基 )甲基 1,10 菲咯啉 2 ,9 二甲胺 (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 5± 0 .1℃、I=0 .1mol·dm- 3NaNO3的条件下 ,用 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在水溶液中的质子化常数及其分别与Mn ,Co ,Ni ,Cu 和Zn 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进一步讨论了相应稳定常数较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5-二甲基-1,4,8,9-四氮三联苯和2,3-二苯基-1,4,8,9-四氮三联苯两种新配体及它们与2,2’-联吡啶和钌的混配物「Ru(bpy)2dmtatp」^2+(1)和「Ru(bpy)2dptatp」^2+(2),用电子吸收光谱,稳态荧光,粘度测定和圆二色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洪  李红  徐宏  计亮年 《化学学报》2002,60(12):2159-2166
合成了4-氰基苯基咪唑并[5,6-f]邻菲咯啉(CYIP)和2-羧基苯基咪唑并[5, 6-f]邻菲咯啉(COI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的钌混配配合物[Ru(bpy)2CYIP](ClO4)2 ·H2O(Rul)(bpy=2,2′-联吡啶),[Ru(phen)2CYIP](ClO4)2·H2O(Ru2) (phen=1,10-邻菲咯啉),[Ru(bpy)2COIP](ClO4)2·3H2O(Ru3)和[Ru(phen)2COIP] (ClO4)2·H2O(Ru4),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和质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稳态荧光、 圆二色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 Rul和Ru2通过CYIP配体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而配合物Ru3和Ru4则通过COIP配 体以部分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13.
钌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结合DNA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合成了咪唑并[f]邻菲咯啉(IP)和2-苯基咪唑并[f]邻菲咯啉(PIP)两种新的配体及[Ru·(bp)2(IP)] ̄(2+)(简称b2IP)、[Ru(bpy)2(PIP)] ̄(2+)(简称b2PIP)、[Ru(phen)2(IP)] ̄(2+)(简称p2IP)和[Ru(phen)2(PIP)] ̄(2+)(简称p2PIP)4种新混配物。用电子吸收、稳态发光、圆二色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情况。总的结合强度顺序为:b2IP<b2PIP≤p2IP<p2PIP,这与配体的平面大小、π电子扩展程度和疏水性顺序(bpy<<phen<IP<PIP)是一致的。证明了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结合。CD谱表明这种结合有对映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稀土Eu(Ⅲ)双酞菁衍生物LB膜的荧光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八-4-(四氢糠氧基)酞菁铕(Ⅲ),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加以确认。测定了配合物的II-A曲线,证明它有很好的成膜性,Z型沉积形成的LB膜材料有很强的荧光响应,随着LB膜厚度的增加,荧光性增强。掺杂邻菲咯啉形成的混合LB膜,其荧光性比纯膜强。但不是邻菲咯啉加入的量越多荧光性越强。配合物:邻菲咯啉=1:10时(摩尔比),有最好的荧光行为。用电子光谱对LB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四种新的双核钴(Ⅱ)配合物,即[Co2(4Br-TPHA)(L)4](ClO4)(4Bk-TPHA=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阴离子,L=1,10-菲咯啉(phen)(1),5-硝基-1,10-菲咯啉(NO2-phen)(2),2,2'-联吡啶(bpy)(3)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bpy)(4))的合成的表征,基于IR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四溴代对苯二  相似文献   

16.
合成和表征了4种以四溴代邻苯二甲酸根阴离子(4Br-PHTH)桥联、以1,10-菲咯啉(phen),5-硝基-1,10-菲咯啉(NO_2-phen),2,2′-联吡啶(bpy)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_2bpy)端接的双核钴(Ⅱ)配合物[Co_2(4Br-PHTH)(L)_4](ClO_4)(L=phen(l),NO_2-phen(2),bpy(3),Me_2bpy(4))。基于IR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四溴代邻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和Co(Ⅱ)离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进行了配合物变温磁化率(75~300K)的测定,其数据已用从自旋哈密顿符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0.87cm~(-1)(1),-0.84cm~(-1)(2),-0.82cm~(-1)(3),-0.85cm~(-1)(4),表明金属离子间有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报道了四种新的双核钴(Ⅱ)配合物,即[Co2(4Br-TPHA)(L)4](ClO4)(4Br-TPHA=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阴离子,L=1,10-菲咯啉(phen)(1),5-硝基-1,10-菲咯啉(NO2-phen)(2),2,2′-联吡啶(bpy)(3)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bpy)(4))的合成和表征,基于IR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和Co(Ⅱ)离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75-300K)已测,其数据已用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为J=-0.88cm-1(1),J=-0.86cm-1(2),J=-0.89cm-1(3),J=-0.90cm-1(4),表明金属离子间有弱的反铁磁性自旋变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荧光法研究手性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研究手性金属配合物[Ni(phen)3]^+和[Fe(phen)3]^2+与DNA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作用存在插入和静电结合两种模式,即部分菲咯啉配体插入DNA双螺旋碱基对中,同时带正电荷的配合物与DNA的磷酸基团发生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以邻菲咯啉(phen)、邻菲咯啉-5,6-二酮(dione)为配体首次合成了高氯酸邻菲咯啉-邻菲咯啉-5,6-二酮(Ⅱ)。用荧光光谱,摩尔比,粘度,MLCT减色效应,平衡常数以及荧光能量转移研究了各合物与鱼精子DNA的结合情况,证实了该络合物与DNA存在插入作用。基于络合物对DNA能量转移造成荧光量子产率比值(Φλ/Φ320)的降低,解释了不同波长激发光下,荧光发射峰在加入DNA后产生猝灭和增强两种绝然不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微量热法研究 [Cu(phen)2]~(2 )、[Cu(bpy)_2]~(2 )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量热法对菲咯啉合铜( [Cu(phen)2]2+)和联吡啶合铜( [Cu(bpy)2]2+)与小牛胸腺 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依据 McGhee-Von Hippel邻近排斥方程确定了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 K、结合位点距离 n及热力学参数Δ rHm、Δ rGm和Δ rSm。结果表明这两种铜的配合物与 DNA之间均可形成稳定的三元配合物,且反应为熵驱动过程, DNA与这些配合物的键合过程中同时存在插入和静电作用两种模式,插入作用的强弱与金属配合物中配体的平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