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十年級中對電磁波概念的形成和对無線电播送及接收的講述,应当在同學易於了解和佈置明顯的表演實驗的基礎上來進行。我們可以使用超短波真空管振盪器來產生電磁振盪。這種類型的振盪器的一種已述於玆瓦雷金(Б.С.Зворыкин)所作之表演設備“電磁振盪及電磁波”一文中。我們認為在學校中,用不同形式的表演實驗设備去驗證物理課程中同一的標題是適宜的。所以在本文中,描述一種新的表演用超短波真空管振盪器;此器構造極為簡單,同時能將近代無线电技術中所用的超短波振盪器的特性具體地表現出来。振盪器所用的零件極少。且其中的真空管使用極流行的類型,因此在任何學校中都易於製造。生產這種振盪器也可由技術工業部門或  相似文献   

2.
計時振動器     
在驗證第二運動定律的實驗裝置和研究自由落體所用的落棍裝置中,以及其他類似的地方,都需要有一個振動機構,使它在我們所要研究的運動物體上作出記號來,以便看出在某幾個相等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從而研究它的速度或速度變更的情形。 這個計時振動器是利用交流電通過電磁鐵線圈時吸引和推動彈片,因而產生等幅振動做成的。它的優點是: 1.一按電鈕立刻發生振動,用不到像音叉或彈片那樣要事先去撥動它;不需要幫手,一個人就能單獨做實驗。 2.所發生的是等幅振動,沒有衰落現象。 3.振幅很大,所得曲線整齊清楚,容易計數。  相似文献   

3.
一、關於電力線的演示實驗 1953年7月號物理通報介紹了一篇關於電力線的演示實驗的文章。我們認為那個實驗(將細小的石膏晶體撤在上面贴着兩塊可使其帶電的錫箔的玻璃板上)基本上能够說明電場中的電力線問題,使同學能够看得清楚。以前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但是,這個實驗的缺點在於它只能讓我們看到平面的而不能看到立體的圖形,這對同學是不方便的。按照東北人民教育部編譯的高級中學教科書物理學所指出的實驗電力線的方法可以克服這個缺點。課本上的作法是把奎寧粉或石棉屑混合在凡士林或蓖麻油中,然後持入電場內,即可看出結果。但是我們手頭沒奎寧粉或石棉屑、因此就選取了鋸木  相似文献   

4.
物理通報1954年6月號登载了陳淑德同志寫的“離子移動軌跡實驗的一點經驗”一文,我們對於其中關於通電后兩極所發生的化學變化的解釋有不同的意見: 作者從實驗中發現陰极在通電後變爲深紅色給予了解釋,並預料陽極如爲铜製的便會有CuSO_4產生,作者這樣寫道:“……在陰極附近,溶液中的鈉離子可以失去電量和水作用,得苛性鈉,而產生氫氧離子,酚酞變紅色。如陽极爲銅製的,在陽極附近硫酸根離子可以失去電量和銅作用,產生硫酸銅,……。”作者認爲在阴极附近溶液中的鈉離子,可以失去電量和水作用得苛性鈉,這種看法是舊的颧點,是不正確的。  相似文献   

5.
一、斷路時自感現象的實驗: 在别雷史金与特列齊雅可夫的物理學(中等技術学校教本)228頁中所介紹的觀察自感现象的實驗方法,是把並聯的電磁鐡与電燈聯接到電路中去。這樣,當我們將电路断開時,由於自感的现象,電燈並不立即熄滅,甚至强度反而會暫時的增大。事实上由於電磁鐡所產生的自感電流常不能使電燈發亮,因此很難看到上述的現象。我們經過了幾次的改進,採用了如圖1的裝置,把這個实驗中的電燈改用電流計,將棒形電磁鐵改用蹄形電磁鐵就可以演示出自感现象。这樣的裝置不僅說明了断路時自感電流的存在,而且說明了斷路時自感電流的方向。 (一)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產生自感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在講到力的獨立作用原理一節時,常常用射彈器來做課堂的演示實驗。射彈器中的二個小木球,一個平拋,另一個自由下落,用它們同時落地的聲音來說明力的獨立作用原理。我們試驗的結果,發現這種射彈器有下面二個缺點: 第一、由於小球與地板之間具有一定的彈性,我們可以聽到二次連續的碰撞聲音。第二、這種射彈器本身最多祇能說明拋體運動中的特殊情形,即平拋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如果要證實斜拋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射彈器便無能為力了。 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誤會,並且擴大同一個儀器的應用範圍,我們裝置了一個非常簡單  相似文献   

7.
交流振盪器     
在很多物理實驗中需要使用一種自动化的記時器,用它自动记錄短段的時間。在下面的情形,这种仪器尤其重要,就是需要研究高速度過程時,如自由落體、擺的振動、電动機軸的轉動等问题。 這樣的仪器在一般實驗參考書中的記載,多半都是在電動機的軸上固定一支毛筆,充作記時器,利用電動機電枢的等速旋轉,它軸上的毛筆便可以在相等的時間間隔碰到运动着的物体上,画出线来。如研究自由落體便是用这个方法。知道了电动机每分鐘的轉数,便可求出每轉的時間。但是这里必須指出要保持電动機轉数的均恒以及測量这个轉数,以學校的條件來說,是一件複雜的問題。過去曾應用带刻畫針的音叉作記時器,這個仪器的缺點是音叉振动是阻尼振动,很快就衰弱下去,同時還  相似文献   

8.
任何物體受到光波的照射時,只要光波的能量超過物體中電子脱出物體所需的功時,便有電子由物體中跑出來,所以光電效應在任何物體上都會發生。但是要觀察或測量光電效應,必須利用特殊的裝置。這些裝置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電路中單向導電的性質,使光電效應所發生的電子流,只能向電路的一個方向流動,再使其通過電流計或放大的裝置来觀測它。常用的觀察光電效應的仪器有真空光電管及固體光電池兩類。這兩類儀器各有其優點,目前國內尚未開始製造。今介紹利用國產的氧化銅整流器中的整流片製成固體光電池的方法,以備在教學中作演示光電效應實驗或學生們作光電效應測量實驗時應用。通過固體光電池的實驗,不僅使學生們了解如何在自動化工業生產中利用光電池,同時可以使學生們初步地認識到半導體的性質。氧化銅固體光電池與氧化銅整流片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學”第三册84頁上叙述了一個實驗,用來說明離子在電場作用下的移動軌跡。它的作法如下:如圖,在一張長方形濾紙上塗以硫酸鈉溶液和酚酞溶液,並把紙放到玻璃板上,然後在紙上放一條被苛性鈉溶液浸過的白線。如果在這條線的兩邊和線距離相等的地方,在紙上放兩個電極並 通以電流,苛性鈉的氫氧根離子(OH~-)向陽極移動,在它通過的路程上便出現了深紅的顏色。我們仿做這個實驗時,曾經失敗過;但經過了研究和改進,多次實驗的結果,證明上面  相似文献   

10.
光的波動性是物理光学中的一個重點內容,伹由于光波不像机械振動中所發生的波那样容易觀察,因此成為教學中感覺困難的課题。要想使这一課题的內容容易地為學生接受,固然有赖於教師在理論上的系统講解,但主要關键还在於用实际的演示實驗和對自然现象觀察的实例,來證明光的波動性。波的干涉和衍射是波動的重要表征,因此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演示和观察也就成為光的波動性這一課題的教学的重要环節。  相似文献   

11.
我們的耳朶以聲音形式感覺到的聲波是傳播在空氣中、水中和固體中的彈性波。振動的聲源壓縮和它緊挨着的媒質微粒,它們又把這個壓縮傳給相鄰的媒質層,於是與稀疏波互相更替的壓縮波傳到該媒質所佔的整個空間。說明每一聲波特點的物理量是每秒鐘交替的稀密波的數目,即該聲音的振動頻率。不同頻率的  相似文献   

12.
4.全電路的歐姆定律在進而分析電流定律的教學問題中,我們將只較詳細地分析一下全電路的歐姆定律,因為這一部分的教學困難最大。如果有人問:‘全電路的歐姆定律的教學的困難到底是什麽呢?’我們的回答是:這個定律的教學的全部困難在於缺乏足够直觀的實驗基礎。關於這個問題,所有在實際中最廣泛應用的教學方式,包括克拉屋克里斯在1950年第五期‘物理教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學的歐姆定律的教學’中所指出的教學方式,也包括沙哈諾夫在1951年第三期‘物理教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再論中學裏歐姆定律的教學’中所指出的教學方式,都建基於用間接的方法來證明這個定律,這對學生是很困難的並且不能使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學第二册第九章‘振動與波’中關於叙述波的形成和性質這一部分的教材(自31節至40節)是使學生樹立波動概念的基本知識的。波動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在這以前我們所講的能量傳遞形式,都是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例如風在吹動帆船或風車的時候,風的能量就傳遞給帆船或者風車;水蒸汽用很大的速度衝在汽輪機的葉片上的時候,使葉片和連在葉片上的整個輪機轉動,水蒸汽的能量就傳遞給輪機。所有這些都說明這個物體對另外的物體做功的時候,這個物體的能量就傳遞給另外的物體。而波動却是在彈性體內所有質點相互联繫着作振動的一種運動狀態,它把由於別的物體對它作功而得到的能量在體內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錄     
《物理》1954,(11)
介紹幾個簡單的電學實驗(河北巴東中學楊惠長) (一) 用雞毛和袖子葉摩擦作靜電實驗用烤熱了的柚子葉對折過來和熱的雞毛摩擦時,可以使雞毛帶相當多的電荷。我們家鄕  相似文献   

15.
來稿摘要     
《物理》1954,(9)
一.三個簡易的電學演示實驗(浙江金華師範學校馬彩暉) (一)電場與電力線的實驗。把兩條長約6厘米、寬約半厘米的黑白不同顏色而帶有長毛的羊皮,用線紥在起電機的二個極球上(如圖1)。首先使二極離的相當  相似文献   

16.
課堂演示“通過電流的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和“獲得感应電流”的問題可以分成四組:通過電流的導體在磁场中的運動;說明直流電動磯的構造和作用原理的實驗;演示獲得感應電流和說明直流和交流發電机的構造和作用原理的实驗。 為了演示第一组的實驗,必須具有各種自製的仪器,下列的儀器無論是按照儀器的構造或是按照實驗的步驟都是最簡單的儀器。 儀器1:兩個接线端鈕彼此以100毫米的距離安装在長為200毫米、横截面為10毫米×20毫米的木板上。金屬细线束(金屬薄片所製成的細帶,每条長為300—400毫米)的一  相似文献   

17.
當我講到高中物理第一册二十三節的第三運動律的時候,有一個說明作用和反作用的實驗,是在第四十五頁和第四十六頁兩面上。這一個实驗在教材裏是分成兩個實驗進行的:第一個實驗是說明液體對於浸沒其中的物體產生一個豎直向上的作用力,第二個實驗是說明浸沒在液體裏的物體對液體產生一個豎直向下的作用力。通過這兩個實驗,可以說明液體和固體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是量值相等、方向相反的。但是,因為教材上的實驗是分别進行的,所以學生在這兩個實驗中只能先後的看出兩個單方面的作用力,而沒有辦法看出這兩個作用力是同時發生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的。然而在教學大綱(草案)中卻特别指示出在講解第三  相似文献   

18.
2.電流的本性在進而講解電流的本性就是電荷的定向運動時,我們的方案是從考查引入電場的導線來開始講解的,在這里强調指出,導線中的電荷的移動是在電場力的作用下進行的,這個導線中的電場力一直存在到導線兩端間的電勢差消失時為止。實際上,在導線中電勢趨於一致是瞬時的事情,但如果我們用兩個靜電計,事先使其中的一個帶電,在它们上面分别固定一個小球,並用半導體來連通小球(圖5),那我們  相似文献   

19.
廣播所用的無線電波,和光波相同,是一種電磁振動。無線電波和光波不同之處僅在於共振動頻率不同,也就是其波長不同,因為我們曉得頻率和波長之間有一簡單的關係:λf=c,式中λ——波長,f——頻率,c——傳播速度,在此即為光速。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物理》1955,(2)
問:导线割切磁力线时,导线中为什么会产生电流?由于导线在磁场中运动而產生的电动势和由于磁场随時间变化而產生的电动势是否可以统一地都用割切磁力线来說明? 答:这兩個問題是有關聯的。先說明第一个問題。我們知道,一根通有電流的導线在磁場中要受到作用力。由於電流实質上是带電質點的移动,因此很自然地會設想,任何带電質點在磁場中運动时要受到力(稱为羅侖次力)。這一设想完全为實驗所證實。力的方向同時垂直於帶电質點运动的方向和磁場的方向,力的大小則与質點的速度、磁場强度(在真空中)、以及速度和磁場强度间夾角的正弦成比例——當运动方向(即速度的方向)与磁場方向垂直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