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格雷(Stephen Gray,1666~1736)1666年生于英国坎特伯雷(Canterbury),1736年故于伦敦。1729年格雷揭示了电的传导、区分了导体与绝缘体,1731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第一届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1732年又因静电实验获得第二届科普利奖章,并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2.
牛頓     
依沙克·牛顿(IsaacNewton生于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20日逝世)是天才的英国物理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完成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白色光分解成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布莱克特的生平,回顾了他作为导师对留英的两位中国物理学家胡乾善和朱洪元的指导历程,同时还原了1964年布莱克特代表英国皇家学会访华的历史事件.布莱克特与中国物理学界的交往是20世纪中叶英国与中国物理学家交流的一个案例,反映了当时中英科学交流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J.J.汤姆逊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年仅27岁就受聘为剑桥大学教授。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一是在1895年至1914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有7人先后荣获诺贝尔奖,27人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二是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为此,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格雷(Stephen Gray,1666~1736)1666年生于英国坎特伯雷(Canterbury),1736年故于伦敦。1729年格雷揭示了电的传导、区分了导体与绝缘体,1731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第一届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1732年又因静电实验获得第二届科普利奖章,并成为英国皇家  相似文献   

6.
马可尼1901年底接收到越洋信号的实验,用的是一种水银检波器.这种检波器对这次实验的成功是很关键的.马可尼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了它的专利.但是,1998年几个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篇100年前的论文,表明印度科学家博斯(JagadishBose)才是它的发明人(Bose是印度一个常见的姓,另一位我们更熟悉的也是姓这个姓的印度物理学家被译为玻色,但按发音应为博斯).博斯(图20,印度1958年)是植物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印度近代科学的开路人,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第一名印度籍会员,并于1917年受封为爵士.他1899年3月发表在伦敦皇家学会公报上的论文中描…  相似文献   

7.
千禧年来临之际,英国《Phsics World》杂志通过网上投票方式,从100名著名物理学家中选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位物理学家”,结果依次是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玻尔、海森堡、伽利略、费曼、狄拉克、薛定谔、卢瑟福,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由于对量子电动力学(QED)的贡献,1965年费曼与施温格尔、朝永振一郎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在物理教学上的杰出成就,他还荣获了1972年奥斯特教学奖章。  相似文献   

8.
1800年,著名物理学家光的波动学说的奠基人之一,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关于光和声的实验与研究提纲>的论文,文中指出光与声都是波,光是以太介质中传播的纵振动;不同颜色的光与不同频率的声音是相类似的.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83
卡皮察是俄国沙皇将军的儿子,1919年毕业于圣彼德堡工学院。1921年赴英国,工作于卢瑟福啪实验室,在产生瞬时强磁场方面居领先地位,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4年,他回前苏联后,便没有返回英国。卡皮察最有名的工作与温度极低的液态氦有关。这是一个首先由卡麦林一翁纳斯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42
戴维1795—1798年给一位药剂师当学徒,读了拉瓦锡的《化学原理》,对化学产生了兴趣。1801年在英国皇家学院讲授化学。18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20年任主席。戴维1800年研究电解,从理论上解释了电解过程,指出与电极具有相反电荷的带电质点能按相对亲和力的大小排列成一系列,这是现代电化学的基础。他详细研究了碱金属,证明拉瓦锡“所有碱都含有氧”的观点。证实氯是一种元素,解释了它的漂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0,19(7):47-49
马可尼1901年底接收到越洋信号的实验,用的是一种水银检波器.这种检波器对这次实验的成功是很关键的.马可尼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了它的专利.但是,1998年几个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篇100年前的论文,表明印度科学家博斯(Jagadish Bose)才是它的发明人(Bose是印度一个常见的姓,另一位我们更熟悉的也是姓这个姓的印度物理学家被译为玻色,但按发音应为博斯).博斯(图20,印度1958年)是植物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印度近代科学的开路人,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第一名印度籍会员,并于1917年受封为爵士.他1899年3月发表在伦敦皇家学会公报上的论文中描述的检波器与马可尼所用的检波器完全一样.因此这些美国科学家怀疑马可尼把他人的发明据为已有,至少是有意贬低这种检波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爱德华·威滕博士是国际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现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他于1951年8月26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早年就学于布兰戴斯(Brandis)大学,1971年获得学士学位,而后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在普林斯顿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然后他前往哈佛大学,1976~1977年为博士后,1977~1980年为初级研究员。1980年9月威滕出任普林斯顿的物理学教授,并一直延续到1987年他出任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院的教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向大家推荐荷兰数学物理学家文克霍思(w.Eckhaus)和范哈顿(A.Van Harten)所著《逆散射变换和孤立子理论。》(The Inverse Scattering Transformationand the Theory of solitons,North-Holland,1981)。一 书. 孤立子诞生在本世纪六十年代.1965年8月9日,美国数学家萨布斯基(Zabusky)和克鲁斯卡尔(Kruskal)首次创立这个词来命名他们通过高速电子计算机的数值计算而发现的具有某种“粒子”特性的波,即经“碰撞”而不改变形状和速度的KdV孤立波,从而进一步在理论上解释了英国科学家司各特·罗素(Sc -ott-Russell)于 1834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两位华人数学家曹怀东、朱熹平最终破解了“庞加莱猜想”的报道,重新唤起了公众对“数学全才”庞加莱的关注。庞加莱的研究和贡献涉及数学的各个分支,例如函数论、代数拓扑学、阿贝尔函数和代数几何学、数论、代数学、微分方程、非欧几何、渐近级数、概率论等,当代数学不少研究课题都溯源于他的工作。孰不知,除了是一名数学家之外,庞加莱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物理学家,他的研究涉及到天文学、光理论、电磁理论、相对论等物理学分支。  相似文献   

15.
缑秀琴  王吉旭 《物理通报》2012,(8):111-112,116
在北京天文馆老馆大厅、中国科技馆,都有一个用很长的金属线栓着的大铁球,类似钟摆来回摆动,这个装置叫傅科摆,由19世纪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傅科发明.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证明了地球在自转.2002年美国科学家评出了两千年来十大最美的物理实验,傅科摆榜上有名.傅科博学多才,除了傅科摆之外,对物理学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在力学、光学、电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多项发明,因此,受各国科学界垂青.186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3月14日凌晨3时46分,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去世,享年76岁。霍金(1942~2018),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天体物理学、理论物理学、数学等。霍金的主要研究是关于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  相似文献   

17.
郑建宣、陆学善、余瑞璜三位物理学家曾于1934—1936年间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3人在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的指导下,从事X射线晶体学研究,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一时期的留学科学研究对这3位物理学家日后的科研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3人学成归国后继续从事晶体学的研究,推动了晶体学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见证著名的1945年7月16日三一核试(注:史上第一次核试爆代称)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是谦虚的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J.Chadwick)。许多物理学家都对此惊人成就做出了贡献,这首先得提到查德威克于1932年发现了中子而使原子核分裂,以及使得核弹成为真正可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于1932年发现了中子,中子的发现打开了原子核的大门,使原子核物理学有了划时代的进展,他因此荣获了1935年诺贝尔物理奖.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由于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为高能物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3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宣布,他们在粲夸克系统中也找到物质和反物质不完全对称的证据。"物质和反物质"、"对称与不对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从头说起。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男爵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发表演讲,他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敏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