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 0 1年 1 2月 1 4日 ,由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国良副教授主持的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养殖泥螺暴发性死亡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通过有关专家鉴定 ,该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组成员经过 3年的努力 ,首次较系统地对海洋滩涂养殖泥螺的暴发性死亡进行研究。掌握了养殖泥螺暴发性死亡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 ,将海洋养殖滩涂生物检测与养殖环境质量联系起来 ,研究分析了泥螺的死亡原因 ,并从显极结构与亚显级结构研究了泥螺死亡的病理变化 ,为海洋滩涂养殖泥螺的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提…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周边几种养殖水体的富营化现状及对水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鄱阳湖水产养殖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得出:鄱阳湖区的水产养殖水体已经产生了富营养化,蚌类养殖水体属于极富营养;蟹类养殖水体属于中富营养;鱼类养殖水体属于中营养。鄱阳湖水产养殖产生的养殖废水占其总污染量的比例较大,其对这类清水型湖泊水质的影响较大,对其富营养化的贡献率较高。建议清水型湖泊养殖的周边政府应控制蚌类的养殖规模,将蚌类养殖废水纳入废水处理的范围;蟹类养殖厂应对养殖水域的底泥进行处理,以免养殖废水对这类较清洁湖泊产生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2001-2002年浙江省宁海县采用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养殖南美白对虾,每公顷对虾养殖产量达到12090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对虾的成功养殖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该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而养殖废水主要是富营养化问题.结合养殖新模式的运行,从COD、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和悬浮物几项理化因子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贝类的净化能力作出分析评价,为海水围塘虾贝的综合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海域墨西哥湾扇贝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0年4月至12月对浙江海域养殖墨西哥湾扇贝的生长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初期D形幼虫壳长95-100μm,经10-13d的培育壳高达到190-205μm,平均日增长7.7-10.1μm;稚贝附着后13d平均壳高从198.2μm增长到670.5μm,平均日增长36.4μm;出库稚贝暂养于围塘内,培育60d平均壳高达到25.12mm,成为商品贝苗,平均日增长0.4mm;再经5个月养殖达到成品贝,平均壳高53.2mm,平均体重45.5g.墨西哥湾扇贝是一种快生型贝类.对室内浮游幼虫、稚贝、中间暂养贝苗、成贝养殖期间的多项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和称重,获得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养殖泥螺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3—5月在舟山市、宁波市的泥螺养殖津面观察研究养殖泥螺的生态习性。并进行几种环境因子对泥螺生存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泥螺的生存温度为0—30℃;适宜比重为1.000—1.020;幼螺的适宜比重为1.010—1.025;泥螺适宜海水酸碱度为3.74—9.09;干露死亡时的体重消耗率为68.5%—69.7%。幼螺干露死亡时的平均体重消耗率为74.6%;底质条件对泥螺的个体活力无明显影响,本文还细述了泥螺的生活习性,讨论了泥螺幼螺比重适宜范围与泥螺养殖、底质条件与泥螺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中污染物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底栖线虫/挠足类比值的季节变化,反映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在4月份中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6月份东片滩涂下潮带污染较重;8月份东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10月份东片滩涂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总体上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的第一类标准,除中部滩涂沉积物中Cu的含量在丰水期超标外,大部分滩涂并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但滩涂底质中PCB的含量超标严重.4种养殖贝类(泥螺、彩虹明樱哈、缢蛏、青蛤)体内油类和As的残留量均未超标,但Cd、Cr、Pb、Hg、Cu等重金属的残留量有不同程度地超标.这4种贝类生物对Hg的富集能力均很强,以青蛤最甚,其余依次为泥螺、缢蛏、彩虹明樱哈;对Cu的富集能力,泥螺比其他3种强;对Cd的富集能力,依次为青蛤、缢蛏、泥螺、彩虹明樱哈;对PCB的富集能力,以青蛤最强,其余依次为泥螺、彩虹明樱哈.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水产养殖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 分析了宏观环境调控的不足, 提出了微环境养殖概念. 养殖系统中的微环境包括系统中边角区的微小环境和生物体周边的微小环境. 微环境养殖是指调控养殖系统中这2类微环境的质量, 使其适宜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和个体发育. 养殖微环境调控是养殖过程中宏观环境调控的必要补充, 通过对系统微环境的有效调控, 最终使得所有养殖生物都生活在其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中. 微环境养殖技术是一种精准养殖技术, 其目标是使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同时充分考虑养殖生物的福利. 发展微环境养殖技术, 当前应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养殖设施新材料、养殖介质运动规律、微梯度差异的浓度–时间–效应关系、微环境调控技术及效果评估等. 还应重点发展以下交叉学科: 形成养殖微生态学、养殖微环境工程、养殖动物微行为学、养殖动物心理学等, 以促进水产养殖学科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酵母菌-SBR系统处理高含油废水过程中,研究了不同曝气时间与污染物降解效果、溶液pH、Zeta电位、氮磷利用率以及酵母絮体粒径的关系,确定了系统运行的适宜曝气时间为8~12h;在此条件下100d的连续废水处理实验获得了高效、稳定的运行;通过对表观、实际油去除率以及反应过程中酵母絮体粒径的变化分析,表明了酵母菌降解高含油废水过程包括快速吸附、降解及稳定化3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我省矿藏的开发利用和矿产品产量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增加。这样。矿山废水的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污染就会日益严重。水体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将影响到水生生物及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应该重视废水污染的监测和消除,以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993年,在江苏吕泗海域选取了若干取样点,共采集海水、沉积物和毛蚶各类样品132个.经过处理后,用空斑法对其中肠道病毒进行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和PCR方法对其中甲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测;用免疫电镜法对部分样品中的甲型肝炎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东凌港1991年10月、1993年4月的沉积物样品和1993年4月的毛蚶样品、以及大洋港1993年4月的沉积物样品中甲型肝炎病毒为阳性,肠道病毒为阴性.其它样品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以清洁级ICR小鼠为实验动物,研究化工厂废水中非挥发性物质对小鼠的生殖毒性.采集化工厂的生产用水、未处理的生产废水、已处理的生产废水各70 L,经浓缩吸附后对成年的雄性小鼠腹腔注射,染毒7 d,采用小鼠精子畸形实验方法及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实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小鼠体重、睾丸重量、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和PCE微核率均趋向:未处理的生产废水>已处理的生产废水>生产用水.结果说明生产用水、未处理和已处理的生产废水都具一定的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性,且已处理的生产废水仍具有较高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2.
舟山渔场的水温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测得的数据分析了渔场水温的分布概况, 结果发现: 水平分布上, 无论冬夏, 渔场中北部始终存在1个低温区, 台湾暖流处(位置冬季偏东, 夏季偏西, 平均位置在124°E附近)存在高温水舌指向偏北, 冷暖水系交汇明显; 垂直分布上, 由于渔场岛屿众多, 海水混合作用强烈, 水温垂直梯度终年都很微弱, 即使在盛夏也很难形成强大的跃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千层塔提取物废液中含量较高的2个同系物进行初步纯化分离, 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同系物分离, 得到8mg化合物A, 7mg化合物B, 纯度均在95%以上. 经核磁共振仪(NMR)鉴定2个组分的化学结构, 结果证明, 千层塔提取物废液所含的主要成分即2个同系物分别为3,4-二羟基肉桂酸和3,4-二甲氧基肉桂酸. 结论也同时证实高速逆流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能够有效分离样品所含同系物, 且工业提取千层塔有效成分后的废液中仍含有价值物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聚合铝(PAC)与天然阳离子有机高分子壳聚糖(CTS)复合后的凝聚絮凝特征及复合絮凝剂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应用。结果表明,聚合铝与壳聚糖复合能相互促进其絮凝效能,应用于重金属废水去除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经济、社会、自然租技术诸方面的系统分析,全面论述了上海港新港址的选择.认为上海港新港址不宜高度集中于一处,而应在沿河和滨海分期分批建设新港区.  相似文献   

16.
木质渔船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木质渔船稳性出事故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我国木质渔船稳性的主要要素.提出了我国木质渔船满足稳性要求应采取的措施,并总结了我国木质渔船衡量稳性的具体指标.此外,对渔船职业船员加强培训方面也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亚麻叶碱蓬生长在高含盐量的土壤上,幼苗死亡率很高,且这一过程存在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亚麻叶碱蓬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盐壳导致其大量死亡,而幼苗盐鞘的发育、生长的“时滞性”和急速生长现象可能有利于幼苗存活.本文对亚麻叶碱蓬幼苗生长期的叶自然饱和亏、肉质化程度、电解质渗透率和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及其与土壤中离子含量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以期发现植物适盐的方式和机制,为干旱区盐生植物的资源利用、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开展。以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对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和ESV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ESV与景观格局变化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5年的25 a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东海区海岸带农田和海域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在所研究的5类地貌类型中,除中起伏山地外,其余地貌类型景观面积转移都较为剧烈。25 a间东海区海岸带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化、复杂化、多样化增强。农田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形态指数、边界密度等变化均较大。东海区海岸带ES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森林景观对ESV总量贡献最大;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废物处理和气体调节是东海区海岸带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以单位面积中、低ESV为主导的空间分布,高、极高和极低ESV分布较少。研究区ESV总量与农田和海域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相关;与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形态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服务价值与景观指数间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开展。以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对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和ESV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ESV与景观格局变化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5年的25 a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东海区海岸带农田和海域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在所研究的5类地貌类型中,除中起伏山地外,其余地貌类型景观面积转移都较为剧烈。25 a间东海区海岸带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化、复杂化、多样化增强。农田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形态指数、边界密度等变化均较大。东海区海岸带ES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森林景观对ESV总量贡献最大;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废物处理和气体调节是东海区海岸带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以单位面积中、低ESV为主导的空间分布,高、极高和极低ESV分布较少。研究区ESV总量与农田和海域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相关;与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形态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服务价值与景观指数间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相邻两海域的最优捕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分析了两相邻海域的最优捕鱼模型,得到了全局动力性态和最优捕捞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