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开发新型多功能的蓝光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氟取代联蒽类材料(BAnFs),通过改变吸电子基团的取代模式,进而调节其光物理性能、热稳定性和能级.以CBP为主体、BAnFs为掺杂的器件表现出高效的深蓝光发光性能,对应的色坐标为CIE (0.15, 0.08),特别是对BAn-(3,5)-CF3器件的电流效率为3.05 cd/A,最大外量子效率(EQE)高达5.02;.同时BAnFs材料可作为高性能的蓝光主体材料,其EQE为3.56;~5.43;.因此,BAnFs可作为新型高性能的多功能蓝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通过溶液方法制成大面积薄膜器件,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可折叠、半透明等优点,随着电池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已经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庆东研究小组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该小组以含茚并芴聚合物和富勒烯的混合膜为活性层,通过调控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电极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迅速兴起并且获得了媲美硅基电池的效率,受到了学术界以及产业界的高度关注.随着效率的提高,如何解决稳定性、大面积制备等问题也迅速被提上日程.汽相薄膜制备方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制备大面积致密半导体薄膜及器件的一种工业技术.自2013年Snaith团队成功实现钙钛矿薄膜的真空汽相沉积以来,汽相制备技术在钙钛矿薄膜及器件制备领域也获得越来越多的研究.本论文将对气相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和器件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气相法制备方法的发展及汽相制备方法中一些共有的物理问题,包括MAI分子蒸发的弥散性问题;真空度对分子扩散及薄膜形态的影响以及温度对固态反应的影响.最后将简单讨论进一步提高材料和器件特性可以采取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功能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生物医学分析等多个领域,研发新型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林君研究员等瞄准国际前沿,针对场发射显示和生物医学用发光材料,重点围绕稀土发光材料的控制合成、形貌调控、新型高性能材料开发及复合多功能化开展研究,相关结果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课题组通过与武晓君教授和罗毅研究团队的张群副教授在材料设计与合成、理论模拟和先进表征中的"三位一体化"合作,再次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设计出电荷密度可调控的半导体-金属复合结构,并揭示了该体系在氧分子活化中电荷转移的竞争行为和机制,进而获得了性能显著改善的有机氧化反应催化剂。此前,有机化学家普遍认为半导体氧化物作为金属催化剂的载体,在有机氧化反应中主要是起到催化剂模板等作用。研究人员基于金属催化剂表面电子态和分子活化的构效关系,提出金属纳米晶体与半导体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纳米催化材料课题组在金属/半导体异质光催化纳米材料结构设计合成研究领域获新进展。能源与环境纳米催化材料课题组设计构建了一种新型异质结构光催化剂——金属Ag纳米线/Ag3PO4立方体异质光催化剂,即在Ag纳米线表面通过选择性外延生长构建了尺寸、形貌、位置、数量等可控的Ag3PO4立方体,形成项链状异质纳米结构。由于金属Ag纳米线具有较低费米能级,可以高效分离半导体光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仿生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中心"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刘锦淮研究员和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黄行九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去除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他们制备的新型材料可快速、高效去除水中钴离子。水中重金属离子钴(Ⅱ),在高浓度时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如低血压,瘫痪、腹泻和骨缺陷,也会导致活细胞的基因突变,此外,放射性60Co还是重要的核污染物。  相似文献   

8.
徐峰  于慧 《人工晶体学报》2020,49(1):169-174
分子基铁电体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及价值的功能材料,在最近报道的铁电体中,有机氮杂环构筑的分子基铁电体性能优异,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含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奎宁环类较为常见的、性能较为突出的几类含氮有机杂环分子铁电体,介绍其铁电相变原理及相关的性能参数及定向设计铁电体方法,旨在为铁电材料的合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纳米催化材料课题组在高效室温催化氧化甲醛制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甲醛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给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目前所报道的甲醛消除技术主要集中于室内低浓度(ppm量级)气态甲醛吸附及催化氧化,而这些传统技术难以满足工业废水中高浓度甲醛的氧化消除。此外,目前所报道的催化氧化技术将甲醛彻底氧化为CO2和水,不利于甲醛的二次合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环保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双电层电容器高功率特性,同时兼顾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其作为启动/驱动电源或能量回收装置在电动车、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日,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及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依托中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牵头的国家"973"计划项目"高效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研究"课题结题验收会在所内举行。课题验收专家组通过质询和评议,最终认为六个课题均高水平地全部完成了课题任务书的预定目标,通过课题验收。项目团队围绕高效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存在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以提高转换效率为核心,在建立光热传输协同设计理论、极端条件下辐射—导热—对流耦合传热机理及高效强化的基础理论、高温传热和高温蓄  相似文献   

12.
设计和合成新型含氟液晶化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考察,将有助于扩大人们对液晶及其器件应用等方两的科学理解。本文以1—五氟苯基—2—三甲硅基乙炔为起始原料,合成了4—(4’—正烷氧基—2,3,5,6—四氟联苯基—4—乙炔基)葶甲酸4—氯苯酚酯一类新型化合物。通过正交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所得到的化合物是呈现高度稳定的近晶A相和向列相的新型互变液晶,分子结构对液晶行为的影响也在本文中得到考察。  相似文献   

13.
大尺寸有机晶体在太赫兹波产生、中子探测、微波激射等多个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但大尺寸有机单晶生长一直是国际公认的难题,无论是在生长理论、生长方法还是生长设备方面都远远落后,在整个人工晶体领域相对小众;而且有机晶体硬度低、脆性高、易解理等本征特性为加工和后期应用带来了很多困难,制约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有机分子晶体的物化性质决定了其生长方法多采用溶液或气相方法,熔体生长方法在结晶质量控制方面难度更大;但针对上述应用所需的大尺寸单晶和掺杂要求,熔体生长方法相比溶液和气相方法更具优势。本文对熔体法生长大尺寸有机晶体进行分类总结,对影响生长过程和晶体质量的原料提纯、籽晶生长、安瓿设计、固液界面控制、生长及降温速度调控、加热温区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利用熔体法生长大尺寸有机晶体的实际经验,旨在为大尺寸有机晶体的生长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突破高质量、大尺寸有机单晶生长的国际难题。  相似文献   

14.
徐舸  刘公召 《人工晶体学报》2013,42(6):1126-1131
通过调控溶剂热法的锰源、硫源、反应温度,尤其是有机添加剂的种类等反应参数,合成了具有不同结构与形貌的α-,β-MnS纳米材料和γ-MnS纳米线.采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不同反应参数变化对产物结构与形貌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二胺(EDA)与纳米MnS或其生长基元的络合作用,及其对纳米MnS晶型与形貌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两种含氮活性基团有机添加剂在溶剂热合成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无机、有机、半有机三类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性能、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评述和展望了近年来出现的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意义、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纳米催化材料课题组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形貌及晶面设计合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日前从南开大学获悉,一种同时具有光解水产氢和光降解有机物双功能的新型高效光催化剂——半导体金属有机框架(简称MOF-1),由南开大学赵斌教授和王卫超教授联合研究团队研制成功。这种催化剂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水稳定性和催化效能,且可重复利用。MOF-1的设计、制备及其光催化实验由赵斌教授研究组完成。其在设计过程中避免使用贵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8.
可控形貌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锌为原料,以不同有机胺(乙胺、二乙胺、三乙胺、乙二胺)作为碱源,在160℃下合成出了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锌.采用XRD、SEN、IR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有机胺对纳米氧化锌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试样均为结晶良好的六方纤锌矿结构.乙胺和乙二胺在浓度为0.3 mol/L时,制备的氧化锌为棒状;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浓度为0.3 mol/L时,制备的氧化锌为颗粒状.纳米氧化锌在424 nm和474 nm波长处呈现出蓝光发光峰,在525 nm波长处呈现出绿光发光峰.且在纳米尺度附近棒状氧化锌的发光强度要强于颗粒状的,当氧化锌的长度增加到微米范围时,发光强度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功能材料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研究热点。高压可以有效地改变物质的原子间距和成键方式,是获得新型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在碳材料的高压研究中,许多有趣的功能碳材料,如光学透明碳、高强度弹性碳和超硬非晶碳等,已经通过不同的碳前驱体合成。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低维碳基纳米复合材料高压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基于设计的不同低维碳前驱体,高压下截获了具有超硬特性、新型压致共价聚合及发光增强的碳材料。  相似文献   

20.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新技术,基于该技术可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实现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还原制备有机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是解决未来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潜在途径之一。然而,作为光催化技术的核心,光催化材料面临着光吸收范围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光催化能量转化效率及其实际应用。针对制约光催化材料活性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本课题组从晶体学基本原理出发,基于半导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微结构参数进行设计与调控,探索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宽光谱响应范围、高载流子分离效率的新型高效光催化材料,为设计制备新型高效光催化材料提供了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和材料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