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常见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中,许多问题由于相互作用力难以确定而不能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动量守恒定律为我们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利用该定律解题只需考虑相互作用的物体作用前后动量变化的关系,不必考虑作用过程中各个瞬间的细节.但由于系统的复杂性、题型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文就学生易犯的错误,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碰撞过程中由于其作用时间短暂,产生巨大的冲力,此种冲力常被应用于生产中。最常见的是利用碰撞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发生位移。与此相反,有时碰撞会带来危害,故应用弹性物体做为减冲器以防止巨大之冲力的产生。高中物理课本中谈到了碰撞的两种应用:锻铁与打桩,我们首先讨论第一种情况——锻铁时之情形。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希望锻锤的动能完全消耗于锻件的变形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魏嵋 《物理实验》2004,24(8):24-24
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在求解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物体组(系统)问题的过程中,若能转换角度,从整体思维出发,巧妙地将相互作用的系统视为单个物体的话,动量定理也是适用的,这时系统所受外力的冲量之和等于系统内各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该方法能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4.
在受约束物体的碰撞中牛顿公式是成立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受约束物体非弹性碰撞中牛顿公式不适用”这种看法提出了商榷.证明在这类碰撞中牛顿公式是成立的.对于受实际(有弹性的)绳子约束的物体的碰撞问题分别几种情况,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1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是牛顿第三定律.该定律是这节课的内核,它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以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不同碰撞系统在碰撞过程中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角度并不相同。而对干涉角的计算需采取最符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势。从含时微扰的一级波恩近似出发,利用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进一步研究了CO单三混合态在和He做碰撞伴时其跃迁振幅和干涉相位角的时间特性,计算显示跃迁振幅随时间显现衰减的震荡;对于给定的碰撞参数和碰撞速度,跃迁振幅变化非常明显并与跃迁前后的状态、能级差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碰撞系统在碰撞过程中转动传能的量子干涉角度并不相同.而对干涉角的计算需采取最符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势.从含时微扰的一级波恩近似出发,利用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进一步研究了CO单三混合态在和He做碰撞伴时其跃迁振幅和干涉相位角的时间特性,计算显示跃迁振幅随时间显现衰减的震荡;对于给定的碰撞参数和碰撞速度,跃迁振幅变化非常明显并与跃迁前后的状态、能级差相关.  相似文献   

8.
陈菊芬 《物理通报》2006,(11):24-27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规律之一.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体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物理学中,都会涉及一些用能量观点分析和解决的物理问题.此类问题需要学生有较高思维起点,以及对物理过程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能力,是历年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考查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文通过对几道全国物理竞赛试题的解析,探讨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版本的新课标教材中"功"的概念是从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角度来定义的,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或势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它对于解释物体在运动中高度或速度有变化的情况还比较方便.然而,当一力作用于物体使之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由于其动能或势能并未发生变化,由此则会得出"此力不对物体做功"的错误结论,可见这个版本教材功的定义不能涵盖此种情况,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马守田 《大学物理》1990,9(10):23-23,22
本文认为在两体对心碰撞过程中,内力的功是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1与f2(作用于界面上的接触力),以及两个相互碰撞的物体在自身的形变(压缩与恢复)过程中各自内部的弹性力和耗散力的功.而在压缩与恢复两个过程中耗散力总是作负功的.  相似文献   

11.
曹志刚 《物理通报》2012,(5):123-124
1超重失重可视仪的制作背景超重和失重是运动物体的视重不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目前实验室提供的演示仪器(图1),其力的示数盘随着物体一起快速运动,观察者很难读出视重的大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能让学生感性的理解超重、失重现象,导致学生对力的变化印象不深刻,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抓不准现象的本质,出错率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2.
两体碰撞问题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根据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的特点,力学中一般将碰撞的两个物体简化为两个不受外力约束的自由质点.解决自由质点的非完全弹性碰撞问题,除了应用动量守恒外,还需要给出恢复系数.由牛顿碰撞定律给出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碰撞过程的恢复冲量与压缩冲量之比,即  相似文献   

13.
姜立东 《物理实验》2004,24(6):16-17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寻找力的方向上的位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astroblaster多体碰撞过程,运用分离碰撞模型和同时碰撞模型进行分析,对分离碰撞模型给出了计算公式,对同时碰撞模型则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首先,采用刚性分离模型研究二体、三体碰撞物体的运动速度、弹射高度与碰撞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弹射高度最大化的条件;其次,利用计算机模拟建立同时碰撞模型,研究物体弹性性质对碰撞的影响,分析物体在碰撞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给出在同时碰撞模型下弹射高度最大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动量守恒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之一,用它来解决一些变力问题,如打击、碰撞、爆炸以及变质量的问题是比较方便的.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这类问题往往表现出无能为力.但是不少学生对该定律的一些基本概念缺乏深刻的认识,在应用这一定律中往往出现一些共同的错误.我们将这些错误归为两类,并给出避免这两类错误的方法. 一、参照系的一致性 动量守恒定律是研究物体的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物体的动量大小和方向决定于描述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而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又必须依据于参照系的选择.因而,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物…  相似文献   

16.
单片机在测量物体碰撞过程中的冲力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单片机在测量物体碰撞过程中的冲力的应用李天应,陈水波(华中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武汉430o74)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冲力的测量,是过去大学普物实验未曾涉及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深刻地了解瞬态过程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工科学生,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会碰...  相似文献   

17.
利用物理模型解决弹簧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簧问题经常出现在高考中,是由于弹簧和与其相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相互作用时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比较多、运动状态比较复杂、所给条件比较隐蔽.弹簧问题能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郑金 《物理通报》2012,(10):55-57
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运动,若合外力为零,则相当于其中一个等效质量为m’=mM/m+M的物体与一个固定不动的物体在原相互作用力作用下的运动,把等效质量m’称为折合质量.当利用折合质量应用有关公式解题时,只有原相互作用力和时间不随参考系而改变,其余的位移、  相似文献   

19.
相互关联的物体或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或借助其它媒介(如轻绳、细杆)等发生相互作用.在运动过程中常常具有不同的速度表现,这里不妨将其视为关联速度.求解诸如此类的关联速度问题,大多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然而,相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合速度和分速度的关系有时并不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速度的求解,就显得困难重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新的求解方法,其指导思想为:运用力做功的即时功率求解相关速度.下面分三个方面加以说明.1 轻绳作媒介的相关物体速度求解·图1vθ船例1,如图1所示,岸…  相似文献   

20.
马绪友 《物理通报》2013,(2):126-127
碰撞是发生在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而碰撞问题却是物理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题型,其中又以多次碰撞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过程复杂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可以从物体碰撞前后运动的位移、路程或时间等关系中寻找解题的突破口.1以对地位移为突破口【例1】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