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核子(质子)奇异性形状因子的实验进展
引用本文:叶云秀,吕海江,阎新虎,朱鹏佳.核子(质子)奇异性形状因子的实验进展[J].物理学进展,2011,29(3):274-286.
作者姓名:叶云秀  吕海江  阎新虎  朱鹏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6; 黄山学院物理系,黄山, 2450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6
摘    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为测量奇异性海夸克对核子电磁形状因子的贡献的实验的理论基础;详细地介绍了在各个实验室、各个实验时期的实验内容,包括奇异性形状因子的早期测量-MIT Bates设备上SAMPLE组测量奇异性磁形状因子的实验;最近JLab CEBAF设备上HAPPEX合作组对奇异性电和磁形状因子的组合测量;Mainz的MAMI上PVA4实验;HAPPEX的高精度实验及首次单个地测量出奇异性电形状因子;以及JLab的G0组的大接收度、奇异性形状因子对四动量转移平方的依赖关系实验。并介绍了各实验室的不同的实验方法,给出了世界上各实验室在不同的运动学量上的测量的结果,以及进一步可能的实验。

关 键 词:弱相互作用  宇称破坏不对称性  中性弱矢量形状因子  奇异性电磁形状因子  中性弱轴形状因子
点击此处可从《物理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物理学进展》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